第二百九十二章 震慑蒙恬(1/2)
“蒙将军怎么看上去脸色这么疲惫?”子婴轻抿了一口浆水轻声问道。
如今这个时代茶叶还没有普及,子婴也只能用浆水招待蒙恬。
说起来子婴也应该感谢蒙恬,正是他的到来让子婴有了逃脱三位妻子虎爪的借口。
“以十万众对匈奴二十万控弦之士,此战,难!难!难!”
蒙恬一连说了三个难字,至少可以看出,蒙恬没有像朝堂上那些不知兵戈的大臣一样,对匈奴人充满了轻视,而是真正的重视了这个对手,并认真的去思考如何去战胜它。
看蒙恬憔悴的相貌也知道,自从在朝会上子婴的要求得到了始皇帝应允之后,蒙恬并没有什么都不想的等着子婴的安排,而是在认真的思索这一战该怎么打。
而这也是一名统帅应该具有的素质。
“这浆水味道虽然寡淡,然而饮之却也可驱一驱倦意,将军请再饮一杯。”
子婴轻轻地说完话,随手给蒙恬添满。
看子婴淡然的态度,蒙恬不由的也放松了绷紧的心弦。
虽然面前的长安君比自己年幼许多,甚至和自己的儿子年龄相差无几,然而对面的青年却是有让人平静下来的魔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过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竟然是秦国军方第一人,而这一切与子婴的身份无关,而是用一笔笔的战功书写的。
就连自己的父亲百战之将蒙武,在提到长安君之时亦是一脸的尊崇。
在攻伐楚国之时,蒙武便曾是王翦和子婴麾下。
而最让蒙恬对子婴又敬又畏的则是因为一卷竹书,六国未定之时他的唯一功绩是跟随王翦之子王贲平定残存的代国和燕国一隅,随后南下灭齐。
也正是此战他因功被封为内史。
在出征的时候他曾在王贲那里见到一卷被王贲视若珍宝的竹书。
“以孤之见,逾年王上必伐燕代,咸阳之将lùn_gōng当以将军为上,应担此大任。
燕代之流以将军之才必轻而取之,窃以为秦灭五国,齐必有所举动,孤曾亲历之,齐之北境,兵备松散可为突破,将军可暂屯兵于燕,一旦有变挥军而下,如此大事可成。”
竹书上不但提前一年的时间便预料到了此战的主帅会是王贲,而且就连平定燕代之后始皇帝的举动,以及应当如何最为快速的平掉齐国都有了计策。
而这份竹卷的来处便是当时远在荆楚的长安君。
一条遗计决胜千里之外。
当一个人的智谋超出大众之时这便是智者,但是当他的智谋到了让其余最顶尖的人都无法理解之时,便会是畏惧。
如果用一个词让蒙恬去形容子婴,此刻他唯一能够想到的便是,多智近妖。
如此之人又怎么能不让蒙恬又敬又畏。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看子婴神态如此轻松,蒙恬便知道长安君定然早已经有了定计,故而也慢慢放松了神经。
如果排除对子婴的一些畏惧,在蒙恬眼中子婴至少还是他比较看的过的皇族。
不只因为子婴的带兵之才、爱兵之举,更是因为子婴的刚直不阿,先前自己秉公擒拿住始皇的宠臣赵高,自己的弟弟蒙毅将其判处死刑。
而与蒙毅一同审理赵高的长安君竟然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蒙氏一族三代仕秦,自幼父亲便以“忠信”为教,他们兄弟二人最是尊崇同样之人。
子婴的外在表现自然是忠信的典范。
……
这一杯浆水,蒙恬饮的极慢,也想了很多。
“不止长安君为何如此中意蒙恬?”将酒樽放下,蒙恬问出了这几天一直以来的疑问。
如今自己兄弟二人虽然地位尊崇,然而更多的是因为始皇帝的恩宠,实打实的战功实在是乏善可陈,甚至有人是自己兄弟二人为弄臣。
听到蒙恬的话,子婴自顾自的给自己斟了一杯浆水嘴角微微一笑回道:
“卢生得卜卦‘亡秦者胡’蒙将军可曾听闻?”
“略有耳闻”说完蒙恬脸色一变:“难道长安君当时便料到始皇有意北伐匈奴?”
“灭秦者胡”子婴轻捏的一笑,紧接着酒樽往桌案上重重一蹲“区区一个匈奴又怎么能灭得了我大秦!”
又饮了一口浆水缓缓说道“不过北地蛮人终究是我大秦之患,早平掉只有好处。”
“灭秦者胡”蒙恬知晓至少在子婴而感觉里,胡并不是胡人匈奴,而是另有所指。
“难道是?”蒙恬有些惊疑不定的出声说道。
“我未言,卿莫思。”子婴淡笑道:“不过在我的设想中这次北伐匈奴的主帅应该是你才对,不知道出了什么过错竟然把孤搅了进来。
孤还想着再等等直接去南越呢?”
听到子婴的话语,蒙恬更是有些惊恐。
听子婴的意思,始皇帝应对原本应该都在长安君的计料之内,只不过中途出了些差错,这才导致北伐的主帅成了长安君而不是自己蒙恬。
而且在子婴的话中蒙恬还抓到一个重要的线索,很有可能南越要换将了,而且更换的人选就是长安君。
南越的战况作为秦之内史蒙恬知之甚详,若不是因为屠睢是始皇帝一意孤行任命的,以他损失的军士,早已经被召回问问罪了。
为了帝王的颜面,南越换将的唯一可能便是——屠睢战死。
听子婴的意思,应该不远了。
如果这个子婴都能够预料到,那子婴的智慧与神魔何异!
看着脸色变幻的蒙恬,子婴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