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善阳县候(1/2)
李绩在朝堂上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老实人,所以,他活的最长久。所以,孙享福在朔州用不正当的手段给自己弄田地的事情,他也如实的向李世民汇报了。
“这个混小子,真是气死朕了,都混到死囚营去了,还想着贪赃枉法,哼,你要朔州的地是吧!朕偏偏不给你,来人,传萧瑀,房玄龄,杜如晦御书房议事。”李世民重重的将李绩的密奏拍在案几上,气呼呼的朝内侍喊道。
没多久,上完朝还并未出宫的三位大人便被内侍带到了御书房中。
“几位爱卿看看吧!”
李世民毫不避讳的将李绩的密奏推给三人道。
不一会,三人便相互传阅看完了这封篇幅较长的密奏,但三人看完之后,都是沉默不出声。
“三位爱卿可有教朕?”
“呃,这个,陛下,臣以为孙正明这个设想其实是很好的,只是,想要做到的话,恐怕很难,并且,让朝廷之外的人供养军队的话,可能导致朝廷的军权旁落,不可不防。”
房玄龄不愧是智慧高绝之辈,一眼就看出了孙享福提出来的这个构想的缺点,毕竟,如果军队的钱粮都由那些商贾或者世家来出的话,时间久了,难免军队就会听那些商贾或者世家的话,这可是要不得的。
但引导资本蚕食关外土地这个想法却是神来之笔,如果计划真的成功,那么,关外的土地将会逐步的变成和中原之地一样,汉民很难再分割出去的固有土地。
“老臣却觉得,或许可行,既然咱们已经意识到了军权的这个问题,让那些愿意出资的人把钱交给朝廷,再由朝廷分派就好,另外,朔州之地可供养不起李将军的三万多兵马,不开源的话,这些兵马很快就要撤回来,到时候恐怕如奏章所说,朝廷在朔州之胜,只是获得了一个贫穷的边寨之地,而且随时都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随着了解的情况越多,李绩对于整个朔州的认知也更加全面,这里绝对是大唐最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四县一城的人口加起来才一万三千户,五万人都不到,且此前七八千的青壮都被梁师都收到了军中,普通百姓以老弱居多,大多活不下去,跑的动的,都逃到了其它地方,被各地的世家收拢成为了没有户籍的农奴。
这样就导致了原本还可堪耕种的田地或荒废,或落到了一些豪强手中,官府即便统治了这里,能收上来的税收也少的可怜,根本谈不上供养军队,这也是李绩会召见孙享福问生之道的原因,作为当地主官,他也是在想各种办法。
杜如晦是兵部尚书,他对军费花销这一块知道的比较清楚,今年朝廷仍然不富,三万大军,两万多匹战马,加上装备的维护和消耗,需要花费的钱粮是巨大的,而且,朔州之地是并州的门户,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常年驻守,而且驻军还不能少,防守不过来还不如不防,留小股的军队就是给人家塞牙缝的。
见自己的左膀右臂意见相左,李世民便把目光看向萧瑀,历史上李世民数度启用他为相不是没有原因的,他确实有才华,军事谋略上或许弱些,政治方面却略强于房玄龄和杜如晦。
“陛下,老臣觉得,若想使边寨民心安定,不再反复,驻军和富民乃是关键,是以,朝廷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军队能够长久的驻守当地,如何能够让当地百姓富裕起来?孙正明和李懋功所言,正好能做到这两点,朝廷何乐而不为呢!咱们只需要制定政策,保证这个计划能够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实施就好。”
萧瑀等于是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话做了个总结,按照朝廷和国家的需求制定政策,就能满足各方面,只是这样的话,李世民就不得不随了孙享福的意了。
其实,今时今日的孙享福何须贪污朝廷的一块田地,他这是故意做给李世民看的,目的就是要给李世民一个把自己留在朔州的借口,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倭国那边会这么快就做出回复,朝堂上魏征还火急火燎的要求皇帝恢复他的爵位。
所以,接下来李世民和三位大臣商量的方向就变了,孙享福原本的新丰县候没有了,变成了善阳县候,从富裕的关中一把甩到了贫穷的边地,虽然级别还是一样的,但这里面的差距有多大,明眼人都看的到。
按照朝廷制度,县侯赐食邑千户,永业田一千四百亩,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李世民只是给了孙享福五百户的实食邑,要知道,好多国公的实食邑还不到千户呢!这方面算是对孙享福还是恩厚了,毕竟是把他给封到偏远贫穷的地方去了。
那么,加上佃户们的四千亩永业田,孙享福实际上在朔州就有五千四百亩田可以耕种。
当然,这还不算完,李世民还给他封了个朔州长史和屯田使的职务,职权跟扬州的武士彟一样,当然,扬州是上州,朔州是下州,所以级别差着好多级,孙享福这个朔州长史才正五品,与他的爵位的品级都差着好多级。
之后李世民怕魏征骂自己刻薄,特意划给了孙享福三万亩的职田。当然,这又是一个坑,李世民其实还想再多给些的,但又怕别人说自己给的太厚,不合制度。
精明如李世民,早就想到了一种新的剥削孙享福的办法。
就像幸福村一样,田地给孙享福的时候基本是荒地,但一年以后,这些荒地变成了人人向往的金疙瘩,这次在朔州给孙享福划那么多田,等他把田地种好了,把他往其它地方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