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司马家妇人(2/3)
使王敦只能闭门固守;又三日,与姚弋仲部相策应,攻克了鄂县。两处险要既失,则武昌城有如瓮中之鳖——倘若不是背靠长江,舟师尚能策应,估计不用打便自破了。但王敦亦非无能之将,便仗着舟师援护之力,坚守城池,陆衍竟然百计难克。
不久后,甄随击破应詹,遣归蛮兵,亦向武昌而来,得讯大怒,说:“陆衍好不济事,这般坐守之寇,竟然都拿不下吗?”即命士卒砍木做筏,堆满柴草,点燃了一大片一大片地往武昌附近江面上漂去,然而王敦严加戒备,亦使火筏不能建功。中游的战事,就此陷入胶着状态。
然而此时,陶侃已率船队逼近了建康,沈充拼死来拒,但船数既寡,又当下游,根本就抵挡不住。最终他被迫乘坐小船,东逃到丹徒上岸,随即领着数十家兵,逃回老家吴兴去了。
剩下邓岳独木难支,被陶侃水师封锁江面,先破白鹭洲,复压缩于石头城内。随即水师便一船一船地,把江北华军陆续送抵了南岸。
消息传来,庾亮还欲奉司马睿南逃吴兴,往依沈充,但司马睿却说:“大势已去,何必再让孤受此颠簸奔蹿之苦,江湖亡命之累呢?且沈士居岂是可信之人?!”正好华朝的劝降使节也到了,正是那位当年从建康狼狈逃蹿出去的刘隗刘大连,他拍着胸脯保证,绝不会伤害司马睿一家,司马睿乃道:“大连我故吏也,绝不肯欺我。”就此肉袒自缚,领着王导、周顗等人出降了。
庾亮本不愿相从,还打算孤身落跑,刘隗派人去安慰他,说:“元规昔日宽纵之德,令弟稚恭已明告于我,则我必有报元规,不使罹罪——然元规若走,吾无能为力矣。”庾亮这才跟随在司马睿、王导身后,同往华营而去。
陶侃弃舟登岸,旋即出迎,亲解司马睿之缚,说:“微大王,臣无今日;且大王虽然拒江抗命,实为宵小所挟,非本意也。”司马睿流涕道:“吾实感念陶公厚恩……”
他也明白,倘若华军主将不是陶侃,而是那票北人——尤其是出身低微,从前不识其名,跟着裴该才得荣显的北方将领——多半一登岸就会直接杀入建康城,而不会先派刘大连来劝降了。
陶侃言及“宵小”之时,王导、庾亮等皆不敢抬头,且面有愧色。随即陶侃左右望望,问:“吴兴王(司马充)既在,何不见太妃啊?”不等司马睿回答,他急忙又道:“也是,吾当亲往拜谒太妃。”
临行前商议如何处置江南诸人,裴该的意思很明确:“南人任卿所为,北人皆当送归洛阳,由朕处置。”他不打算多所屠戮,尤其王导等人勉强也算可以受任郡县的人才了,杀之可惜;则侨客只要全都押归中原,而又不许归籍,别择地方安置,就等于掘了他们的根啦,还能够再形成一大势力,从而影响到国计民生吗?
从此天下,唯有太原王,而再无琅琊王也。
至于南人,主要指的是江南豪族,那根儿就不怎么好掘了,只能先阻止他们夺占侨客北归之后空出来的土地,再设谋徐徐削弱之。倘若过于苛待南人,恐怕会引发江南地区的局面长期不得稳定,甚至于南北之间的仇恨——你光顾着老百姓没用啊,老百姓太容易被地方豪族所裹挟了。
然而陶士行本身就是南人,则他不管是出于公心也好,为报私仇也罢,想要挑一些豪族出来显戮以立威,裴该是乐见其事的。
此外,裴该特意关照陶侃,说:“绝不可伤及朕姑母,当奉其还洛,与朕相会。”
所以陶侃在受降之后,领兵进入建康城,就第一时间跑去吴兴王府别院,拜谒太妃裴氏。裴氏命裴仁出来挡驾,说:“晋已亡,则吾唯一老妇而已,岂能克当陶公之拜啊?”陶侃请裴仁转述其言,说:“夫人为天子姑母,天子无日不思念夫人,乃至垂泣,于其孝心,臣等亦感同身受。天子有命,请夫人过江,赴洛相会,夫人勿辞。”
裴氏回复道:“我司马家妇人,不应再归父族。”
陶侃则说:“今司马家人,皆当入槛而押赴洛阳,司马冲亦不能外。夫人若归父族,臣当备华车,恭送夫人祖孙,归与天子相见;若仍自居司马家妇人,则请交出司马冲来。”他不敢说你也应该以俘虏和罪人家眷的身份北归,只是一口咬定了司马冲。
裴氏至此,才终于不再矫情了,于是召陶侃入见,随便对答几句,并且希望陶侃于路善待司马睿等人。陶侃应诺后,便即备下车乘,派刘隗、刘遐押送建康诸人北上。
当然啦,他没把司马睿乃至王导、庾亮等人全都塞进槛车里去,只是各家子弟、眷属,乃至奴婢,好几千人一并启程上道,难免哭号洒泪,听着也挺让人鼻子发酸的。司马睿在车中哭道:“是吾不德,乃至僚属如此,吾岂能再安居车中啊?”执意要出来,跟旁人一起步行,却被刘遐质问他:“阁下不愿坐车中,乃欲寻机逃亡么?”司马睿这才不敢再多事了。
事先陶侃便请司马睿写下敕书,命邓岳、王敦等人放下武器。邓伯山得敕后,放声大哭,但也只得打开石头城,率部出降。再数日,敕书入于武昌,王处仲仰药自尽,钱凤、何充等降于甄随。
甄随接受了何充的投降,同样将其并家眷等一起押送洛阳,但根据陶侃的命令,当即将钱凤于军前处斩——因为据说,王敦之所以抗拒王师,就全都是这个钱凤挑唆的。当然啦,王敦自有主意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