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中都(1/2)
“终于到了!”粮船上所有人都在欢呼。
远方黑黝黝一片建筑,看起来好大规模。
这正是孙元押运秋粮的最终目的地,明太祖朱元璋老家,也是大明王朝的中都凤阳。
明朝有三个都城,首都北京、留都南京和中都凤阳。
北京是明朝的政治中心且不说了,南京做为留都,却自有一套完整的政府班子,一样有六部和各院。至于中都凤阳,则没有这么多机构,只十几个军所,和一个巡抚衙门、一个知府衙门。而一切的军政大权,则全归守备太监。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孙元都没有来过凤阳,对于这个地方他还是非常好奇的。
经过将近一个半月的长途跋涉,孙元所押送的粮船经盐运河转入长江,然后又经大运河北至淮安。接着转道洪择湖西行,终于到了地头。
按照孙元的计划,他本打算在过年期间才到达目的地的。因为,据真实历史记载,正月十五这天凤阳将有大变。
而到那时,就是孙元破除目前困局的时刻。
不过,船上多了冒、周、江三人之后,事情起了变化。
这三人早已经得到雷泰授意,让他们严密监视孙元,督促他尽快将手头的差事办完,好早一些转回如皋。到时候,就可以办他一个亏欠的大罪。而孙元有了这么巨大的亏空,死罪定然是逃不脱的。
也因为这样,这三人一上了粮船,就将孙元手中所有的权利不着痕迹地夺了过去,将粮船使得飞快。
贼子野心,孙元如何不知道。不过,他也知道不是同这三人翻脸的时候。而且,船上的民夫都是冒家人,虽然对自己有些敬畏,可冒成毕竟是他们的族人。而且,冒、周、江三人又代表着官家。民夫自然以冒成马首是瞻,这也是莫得奈何的事情。
孙元也不想在粮对的领导权上同冒成三人较劲,就算拿到了整支队伍的领导权,对自己也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又这三人押送粮食,自己也不用在通关一事上麻烦。
这一个半月之中,孙元整日在船舱里打熬筋骨,倒是自由自在。
他今年才十八岁,以前身子也弱,特别是体重很轻。经过这么多天的锻炼,又大鱼大肉补养,体重一下子增加了十来斤。
到现在,整个人粗壮了一圈,一改以前瘦弱模样,倒出落成一个标致的帅小伙。
只不过,因为不见阳光,面容显得有些苍白,却多了一分文雅的气质。
这些变化船上的人因为成日和孙元呆在一起,倒也没有觉察到。
就因为冒成三人一路督促,相比起孙元原先的计划,粮队提前了五日到了地头。
时间已经到了崇祯七年腊月二十五日。
……
“一千,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不行了!”孙元浑身大汗地倒在地板上,大口大口地喘息:“实在太累了,中午肯定要多吃两碗饭……什么声音?”
船舱实在太狭小,只能做些简单的体育锻炼。先是五百个俯卧撑,用来锻炼上肢力量;接着是五百个仰卧起坐,锻炼腰腹肌肉群;最后则是水手操,也不用数数,直到累瘫下位置,这是用来锻炼内脏和耐力的。
这个时候,外面的欢呼声一阵接一这传来。
孙元心中疑惑,忙一个骨碌怕起来,穿好衣裳冲上甲板。
手搭凉棚定睛朝前方看去,却看到西面的江岸上是一圈用青砖筑成的城墙。
说是城墙其实也不算,真说起来倒有些像是拱桥。只见,城墙正好扼住一条水道。墙下是四个高大孔洞,不断有船只在孔洞间进进出出。
城墙显得有些破旧,上面垮塌处露出黄色的夯土,长着一丛丛枯黄的茅草。
“中都到了,开过去,开过去!”不断民夫们,就连冒成、周武和江十三也都是面露微笑,大声下着命令。
不等孙元说话,所有的船夫都收了帆,使劲地划着桨,整个船队以一字排开,次第从一个孔洞进入。
等船穿过孔洞,眼前豁然开朗。
却见前方是一片大平原,江边满是整齐的建筑,全是青瓦粉墙,间或精美的亭台楼阁、深宅大院,绵延四五里,霍然正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
船队靠在码头上,待船停稳,放眼望去。码头上人流如织,有军士有百姓,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叫卖声、喧哗声、喝骂声响成一片。
作为一个帝国的陪都,或许在人口数量上不能同江南地区的大城相比,可比起如皋这种县级城来说,却要大得多。
船上的民夫都来自泉水凼,很多人一辈子最远也就去过如皋县城,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城市,而且还是帝国的中都,一个个口中都啧啧有声:“好去处,好去处,这次若不是做了脚夫,还真来不了这地!”
“怪了,这么大一座城市,怎么没有城墙?”突然间,冒成疑惑地叫了一声。
他不叫还好,这一声喊出,大家都定睛看去,同时在心中叫了一声:日怪!
果然如此,这么多一座城市,还是皇帝的祖陵,除了刚才进码头时的那一截墙壁,却没有普通城市的城墙、望楼、箭楼一类的建筑设施。
古代的城市布局都有严格的规矩,讲究的是平整对称。有明晰的经纬线,所有的街道都是南北东西朝向伸展。如此一来,城市中的规划极为严整,就如同一个大棋盘。
但眼前的凤阳虽然看起来极为繁华,城市的市容市貌却显得散乱。东一片西一片,所有的房子也是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