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旧事重提(1/2)
七八十年代是铁饭碗最为吃香的年月,不说整个县城,单说簸箕湾,谁家女儿要嫁个端铁饭碗的国营大厂子里的工人,全家人都觉得在人前特有面子。
但随着八十年代末大批个体万元户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颗颗春雷炸响神洲大地后,当初嘲笑那些脱离集体制单干的人们,掉转头又羡慕起被他们嘲笑过的那批敢于吃螃蟹带头富起来的人。
铁饭碗在大家心目中的份量也因而缩水。
尤其进入九十年代后,好些国营厂子在市场化的冲击下效益每况日下。到了九二年,大批下岗分流的工人为再就业走上街头,而组合家具自九零年起就倍受大家青睐。如今县城里的人不仅新婚夫妇定制购买组合家具,好些家庭也将老式家具淘汰掉换成了组合家具,从而导致家具厂的生意蒸蒸日上。
生意兴旺,想分杯羹的人便蜂涌而至。有门路没门路的都挤破头想进家具厂。这不,九二年三月初,家具厂就陆续新招进十来个人。
许茂生做为一个老牌手艺人,又是家具厂的熟练工,都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为在家具厂站稳脚跟,他唯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从三月到五月,整个季度他没休过一天假,每天从早干到黑,加班到晚上九或十点已成常态。
可不管下班多晚,多累,他都会去余大炮家接回乌丫。除去工作之外,他与乌丫的日常相处就只早上和晚上这点时间。
同样,不论多晚,哪怕有时眼睛困得睁不开,乌丫也执意等着许茂生前来接她回家。
每次院里响起脚步声,亮着电视微光的客厅窗帘后人影晃动,紧接着就会响起乌丫愉悦地欢呼声:“噢,爸爸来接我了!”
许茂生每听到她的欢呼,心里便极大的满足,一天的劳累也随之消融在她这声欢呼里。
每次他张开双臂,一把接住自门后飞奔而出的乌丫,抱着她先原地旋转两圈再架到自己脖子上。
回家的路,每一个夜晚,都是那么温馨绵长。一路上乌丫会把自己这一天经历的事一一说给他听:
——“爸爸,托儿所改成幼儿园了。”
——“爸爸,我会写自己名字了。余生教我写的。”
——“爸爸,余晴认字比我多,我算术比她好。余生说的。他今天表扬我了。”
路灯光影下,许茂生“嘿嘿”笑,“算术好?那我家丫丫长大可以帮爸爸管钱,可以做会计呢。”
又说:“会计好,长大坐办公室,不用像爸爸一样每天只能下死力气干活。”
乌丫拍拍他头,“会计是什么?爸爸做过会计吗?”
“爸爸以前做过,不过是赶鸭子上架,算不得是正经会计。过完夏天爸爸送我丫去读学前班,要好好念书,只有念书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知道不?”
想到念书,许茂生就想起他爹许老汉,想起从前许老汉推着他步行几十里山路送他去上学的那段岁月。
不由叹了口气。
“爸爸。”乌丫搂着他脖子,脸在他头上蹭了蹭,软软问道:“你是不是累了?放我下来,我可以自己走。”
“不累。爸爸怎么会累呢?以前你爷爷每天天不亮推着爸爸步行几十里路,那才真叫累。”
“爷爷?那爷爷现在在哪?”乌丫问。
“爷爷他……去了很远的地方。”
“很远是多远?爷爷还回来吗?他会来看我吗?”乌丫追问道。
许茂生再次叹口气。
“爸爸,不叹气。我不问爷爷了。”乌丫赶紧又将脸贴在他头上,蹭了蹭。
“好,爸爸答应我丫,爸爸以后都不叹气。”许茂生说完偏头问她,“爸爸每天陪你的时间少,你会不会怨爸爸?”
“不会。”乌丫说:“妈妈和余爸爸他们都跟我说过,说爸爸没日没夜的工作都是为我好。为了挣钱让我念书,让我有新衣服穿。”
六岁多的乌丫已经知道艾娟和余大炮是她的干妈干爸,只是叫顺口,当着许茂生她仍然管艾娟叫妈妈,提起余大炮则会在称呼前冠上姓。
“爸爸也想多点时间陪丫丫,可是端人饭碗就得服人管,尽心尽力做好本份才行。”
“可是爸爸……”乌丫说:“你为什么不端自己的饭碗去管别人呀?”
许茂生脚下一滞,定了定,偏头抬目笑道:“我丫心真大,这话谁说给你听的?”
“没人说给我听,我自己刚刚想到的。我每天都是自己端自己的碗吃饭,我还可以管余晴妹妹,她不好好吃饭我是姐姐,我就管她。”
“丫啊!”许茂生说:“你干爸干妈都是好人,还有你宋姨,他们都帮助过我们。你要记着他们的好,做人得知恩图报。你要听干爸干妈的话,多念着他们的好,多让着点余晴,能记住不?”
“嗯。我小的时候还帮余晴妹妹喂过饭,她不会用筷子。现在会了。”
许茂生乐了,“还小的时候,你才多大个人?”
父女俩每晚穿街过巷,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家门口。
七月,骄阳似火,大中午的余大炮蹬着自行车顶着烈日到了家具厂。锁好车,他匆忙朝厂房内走去。
隔会,余大炮和许茂生去了街边的一家小饭馆。两人在临街的位置坐了,点好菜,余大炮说:“今儿这顿饭得你请。有好事。”
“就是没好事,大热的天你跑过来找我,请你吃餐饭也是应当的。”许茂生现在每月工资加奖金能拿到四五百,有时还六七百,一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