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逢乱世(1/2)
“公子,您回了了。主人正找您了,说您回来后,让您赶紧去厅堂。”
“父亲找我,好我明白了,我这便去。”随口答应一声,转而吩咐仆人将自己从集市上购买的东西拿回自己的院中之后,赵旭便也就带着自己堂弟赵昂一起去了厅堂。
“父亲,您找我?”
到底是盐枭之家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规矩。来到厅堂后随意坐下,赵旭便就不由直接了当的询问起了自己的父亲。
“没什么事情,明天不是上巳日了吗。咱们一家人正好可以去水边祓禊。”
“对,上巳日到了。呵呵,父亲您要不说孩儿还真的要忘记了。”
“你啊。勤奋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劳逸结合。做什么事都要懂得一张一弛的道理,不要太过苛责自己,明白了吗?”
“诺,孩儿明白。”
或许因为赵旭的父亲赵权就他这么一个儿子,故而相比起那些恨不得将自家子侄耳提面命的父辈,赵权真的可谓是一个慈父了。
也正因为如此,两世为人的赵旭才能够慢慢的接受这份感情。
不过自己的这位父亲,眼界到底还是有些太浅。对于赵旭这个儿子,也仅仅只是期望儿子能够继承家中产业,然后再将产业做大一些。
所以现在赵旭和他的父亲一交流,那么用不了几句话,话题便就会被他的父亲引导家族的生意上。可奈何赵旭志不在此,因而对此一直都以敷衍了事。
“好了,我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你们下去玩耍去吧。等到晚上,咱们在一起用餐。”
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再度从赵权这个做父亲的口中说出,不过语气上却也是显得有些不满自己儿子方才的敷衍了。
因而听到这话,赵旭和赵昂他们两人答应一声,便也就赶忙相继退出的厅堂。
……
入夜,当一家人还算其乐融融的用罢晚饭。独自返回院落之中,赵旭却是不禁感觉有些睡不着。
“太平道,黄巾军。”想起自己白天见到的那个山东商人,接着昏暗的灯光,赵旭不由从怀中取出了那人给他的那张黄天太乙道符。
黄色的道符,其上以朱砂写了一些赵旭看不懂的道文。不过看着这朱砂写就的红色道文,赵旭恍惚间却是不由感觉在苍茫的大地上一片尸山血海之气对着自己迎面扑来。
虽然前世乃是一个大学生,可在历史这方面,他其实和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历史小白差不了多少。
他一不知道上下两千余年来每个皇帝的年号所对应的到底是西元那一年,更不知道他所处的这个东汉末年,所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到底有哪些。
不过既然是一个华夏人,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他自然是知道的。
因而他对黄巾军可谓记忆深刻,并且更记得那句在老三国中喊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甲子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而今,却以是癸亥年了。这也就是说,距离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仅仅就只剩下一年时间了。
一年之后,百万黄巾将在华夏大地上蜂拥而起,为这边饱受苦难的大地上掀开百年离乱。
可与其相比,更让赵旭为之恐惧的是,不怎么精通历史的他生于西凉,同时又长于西凉。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对于汉末历史,赵旭他所了解的仅仅也就只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因而对于西凉这一大汉边疆,起初他所知道的也就仅仅只有马超、董卓等人乃是西凉人而已。
他不知道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之后这还算安稳的汉家边疆将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在这些年来,他也真的是一直饱受这种未知恐惧带来的煎熬。
因而在前些年,赵旭甚至不由生出了离开西凉,去山东投奔曹操想法,以求借此能够在接下来的乱世之中苟全性命。
但随着他对这个世道的一点点熟悉,这等想法便也随之被他彻底熄灭了。
没有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没有什么猛将必起于行伍,良相必发于州郡。
这让后世汉人为之自豪不已的强汉,根本就没有后人所想象的那么美好。
亲亲相隐,世家林立,反倒才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朝廷上的三公也好,地方上的郡守也罢,无不出身于世家豪族。甚至就连他们西凉边地也不例外。段熲、皇甫规、张奂,这大名鼎鼎的凉州三明,无不是兵书传家的世家子。
等了解了这些之后,赵旭便也就明白,想在这个乱世之中生存下去,所能依靠的便也就只有他的家族了。
虽说他的家族只是令人鄙夷的盐枭之家,在县中为非作歹的县中豪强,可与他同郡的大名鼎鼎的临洮董卓不同样是如此吗。
依靠其家族之力,董卓这个地方豪强一跃成为了河东太守,正儿八经的两千石大员。董卓可以做的,自己为何就不能?
熹平五年,他来到了这个时代,而今是光和六年,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七年了。
七年来,他闻鸡起舞,节制自己,所求的又岂止只是苟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上天既然让他来到这个时代,作为一个男儿,浪涛汹涌而来的时候他又岂能没有弄潮之心。
看着手中那张朱砂写就的太平道符,他将其紧握手中,眺望远方,心头顿时也不禁浮现了一句话,“大丈夫生逢乱世,当持三尺青锋,建不世之功!”
……
上巳节,一个因程朱理学而逐渐消磨在历史长河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