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们没有读懂过两晋文明(1/2)
两晋的庄园社会在中国如白驹过隙,此后一千多年的小农意识支配下,人们从没有读懂过两晋文明。
国外有一个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不变的社会。他们看到的是宋明清时代,农耕型社会已达到顶峰,社会可以一承不变。小农社会自给自足。失去推动‘科技’发展的‘欲,望’。而其实在小农经济建立之前,农耕社会经过了很长的发展期,这期间社会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
而在南北朝之前,有三本影响时代的农书,西汉的《汜胜之书》,东汉后期的《四民月令》和北齐的《齐民要术》。
西汉的《汜胜之书》还是讲小农生产,说明当时的庄园大规模管理式的生产还没有形成,最少是还不被重视,士族庄园主还不成气候。北齐的《齐民要术》也是讲小农经济为主,证明北朝后期庄园生产模式在消退之中。
而东汉末的《四民月令》则是针对庄园农业的一本书。证明庄园农业在东汉已经占一定地位。《四民月令》讲在每个月中如何安排生产。其中讲到如何存储大量的粮食,在农闲月份开矿、修渠,这些都不是小农能完成的。
从东汉时起,冶铁大多由大庄园来完成,需求产生科技,冶炼技术高速发展。《四民月令》虽也反对商业,但是此书却教授一些商业方法。因为士族庄园主可以生产超过本身所需的粮食、蚕茧、美酒。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卖出去换成钱,将会坏掉。《四民月令》先教授财物的储存方法,再教授什么时机下卖出剩余财物才能获得最大收益。(总不能在麦熟季节卖麦子吧)
所以在士族庄园主主导的社会下,商业必然会发展起来。庄园主要求社会必须流动起来。也因为这些,南朝的商业一直优于北朝,南朝士族地位高,社会流动性更大。
庄园经济存在之下,社会必然走成流动的自由式社会,王朝也会走成小政府。无为之治嘛,贵族分担了大部分政府责任。尤其是对底层农民的管理。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只管到县一级。
但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大多数时间,这种“自由”只是贵族庄园主的自由,贫苦大众没有公平可言。在公元330年左右,罗马帝国出台政令,规定:禁止佃农离开租种的田地。将佃农变成农奴。这道法令及其配套发令,为奠定中世纪欧洲整个社会结构基础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中国从北朝开始一步步向小农经济社会发展,到宋代完全进入小农社会。由于小农不能自发干大事(如修渠),也不好管理,农村的长老对农民的管理当然不能和贵族对农奴的管理权相比。中国进入大政府,公平式的社会(提倡不患贫而患不均的理念)。
西方士族统治走成自由式社会,中国王朝走入公平式社会。看到这个结论,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要生气的把本书撕碎。
中国王朝怎么会是公平的呢,看似无稽之谈,咄咄怪事。这还要从两个社会同期对比来看。
如果现代人可以穿越回一千年前的中世纪,如果要您去做地主,那您选择去东方,还是西方?您在全面衡量之下,一定会选择去西方做地主。手下的人全是您的农奴,在庄园内您就像一个土皇帝一样自由自在,在庄园外您也很高贵。还有一点,庄园主对女农奴有“初、夜、权”,这是法律规定的。到1 年左右才废除这一法律。“**”是什么样的憧憬。
“初、夜、权”被中国汉朝人听到,也会觉得匪夷所思。注意:西方进入贵族化社会之前也没有所谓的“**”。庄园主们真自由啊!
但是,在古代绝大多数人是穷苦人,您如穿越回古代,百分之九十以上会成为穷苦人。如果穿越回去做穷人,您全面衡量之下必到中国王朝(一千年前是宋朝)。在这里您最少是个普通农民,虽然贫难,也总算自给自足,靠天吃饭。就算运气实在不济,做个佃户,受到的人身压迫也比西方农奴小得多。
地主若打伤您的脚,他会被县令逮走。他也不敢玩弄佃户家的妇女,地主也怕被塞进猪笼,扔到河里。
我国走成以‘公正’为主的社会,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
今天,我们都知道儒学被叫做‘孔孟之道’。可是没多少人知道,这只是宋朝之后的称呼,宋以前,这位孔子的隔世弟子,孟子的地位很不高。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才被韩愈重视。
到五代十国时,城头变换大王旗,在五十年里出现了五个朝代,还衍生出许多个小国(被史学家认可的就是十个)。这时君臣之义缺乏到极点,底层社会秩序也被完全打破。《孟子》才被皇帝重视,称为《经书》。宋朝开始对孟子及《孟子》破格提拔。
我们惊奇的发现,孟子崛起的过程正是士族最后彻底衰亡的时代。为什么?为什么?!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义’在社会上层引申为‘忠义’。
而‘义’在社会底层开放出正义之花。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无力管制到农村的。一直走的是农村自制的路。随着士族在社会中消亡,宋朝之后的小农社会的农村中,宗族长老既没有士族的法律特权,又缺少管制村民的财力、人力和威望。‘义’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