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绿洲里的白衣人影(2/3)
上的内脏肉团垫了一下。之前被沙漠海葵的肉瓣裹住的玛朵,在肉瓣的挤压下断了三根肋骨,现在处于昏迷状态,还好赵景行解救得快,没有生命危险。赵景行喜欢干净,没有直接落在那一地狼藉不堪的血肉之中,以念动力从沙地深处翻了一层干净的沙子上来铺在地面上,这才和夏然一起落地。
于清和正好摔在了一个巨大的半透明囊状内脏上,赵景行的目光落到那团足有一辆大卡车大小的内脏上面,微微眯起了眼睛。
夏然也注意到了。透过那团内脏外面包裹的一层半透明膜状物,可以隐约看到里面有不少混揉成一团的白骨皮毛之类,这十有**就是沙漠海葵的胃囊。
沙漠上经常起风暴,这片谷地里既可以避风沙,里面又有绿洲,肯定经常会有变异动物进入谷地。这只巨大的沙漠海葵估计就跟守株待兔一样,守在谷地的谷口,有动物经过的时候就从沙地里钻出来捕食。
不过,胃囊里面除了动物的尸骨之外,还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头颅,上面带着黑发,很明显是人类的。
夏然再打开一只强光手电照过去,赵景行以念动力撕开了那个巨大的胃囊,里面堆积成山的尸骨暴露在空气中,一股比内脏还要熏人好几倍的腐烂味和酸臭味顿时冲了出来。
这胃囊里面的尸骨有大有小,什么样的变异动物都有,看数量能有上百只,上面都裹着一层果冻一样的绿色黏液,大约是沙漠海葵的消化液,十分恶心。
沙漠海葵没有完整的消化系统,胃囊里有些尸体似乎是刚刚吞进去的,还比较完整,只是表皮被腐蚀了一点。而有些已经烂得惨不忍睹,只剩下一堆变成黑绿色的烂皮烂肉,骨头架子倒是不会被腐蚀,还保存得挺完整。
赵景行皱着眉头,从那一大堆尸骨当中,用念动力把埋在底下的那具人类尸体悬空拖了上来。夏然以水冲掉那具尸体上包裹着的消化液和污物,露出一副半腐烂的人体,皮肤已经被消化液完全腐蚀,下面的肉发绿发黑,整具尸体不成人形,根本看不出原本的面目。但是赵景行一看那人身上的衣着和携带的装备,顿时微微变了脸色。
“……这就是你派来的那队人之一?”
夏然试探地问了一句。这拉玛大沙漠里面在末世之前就已经人迹罕至,末世之后活着的人都没多少,更不会有人吃饱了撑的来种鬼地方瞎转悠。除了他们之外,应该不会有其他人出现在这个地方了。
赵景行点了点头。这片谷地的位置,已经很接近他最后定位到无线电讯号的地方,这个人恐怕也是在想要进入或者离开谷地的时候,遭到了沙漠海葵的攻击。
当时他们一队总共有十几个人,那其他人呢?
赵景行在沙漠海葵的胃囊里面又细细翻找了一遍,也亏得他的嗅觉跟人类不一样,才能对那腐烂的恶臭视而不见,其他人都实在受不了,远远躲到边上去了。沙漠海葵的胃囊里就只有这一具人类的尸体,其他都是动物的。
那么,这个人应该是跟其他队员失散了?
“打开他的背包看看。”夏然指了指那具尸体还背在背上的登山包,“说不定会有线索。”
登山包一打开,里面哗啦啦散落出来一堆东西,食物、武器、手电、绳子、都是野外生存的必备物资,全都泡满了沙漠海葵的消化液,被腐蚀得不成样子。不过其中有一个密封的透明塑化玻璃盒子,完全没有受到腐蚀,还保存得十分完好。夏然用水一冲,里面装的东西就露了出来。
“是那些竹简!”
玻璃盒子里装的,正是传真回来的照片上拍摄的那些残缺的竹简,底下还衬着软垫。看来这个队员也知道它们的重要,便用不容易受到损坏的玻璃盒子密封保存了起来。
众人退到远离沙漠海葵残骸的地方,有多年考古经验的罗曼在沙地上铺开一张半透明的特制玻璃纸,戴上手套,打开玻璃盒子,将里面的那些竹简小心翼翼地夹出来,依次放在玻璃纸上面一一摆开。
竹简和照片里面拍摄的大致相同,不过在这里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它们的质地。历史学家于清和夹起一片竹简,以放大镜仔细看了看,道:“这片竹简是以黄斑竹制成,这种竹子只生长在西北,在中原和江南地区看不到。也就是说,这些竹简应该就是在西域由人写下,而不是从中原带到西域的。”
无论是在战国时期的七国,还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秦国,版图都没有覆盖到今天的拉玛大沙漠上面来。在战国时期到汉朝,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林立的小国和民族,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稍北一些的是匈奴,往南一点有月氏、乌孙、羌,往西有著名的楼兰,等等。
战国时期还没有发明纸,只能竹片来书写文字,而这些竹简上的文字是小篆,当时使用小篆作为通用文字的只有秦国,这些竹简毫无疑问是由秦国人书写下来的。那么,就是一个见过丧尸的秦国人来到西域,并且用生长在这里的黄斑竹制成竹简,写下了关于丧尸病毒的记载。
要知道,两千多年前的时代,跟现在不是一个概念,那时候能读书会写字的人,应该算是在社会阶层中位置比较高的人了。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和西域几乎没有什么往来,这样一个秦国人会远赴西域,应该是有特殊的原因。
那么,这个原因会不会就跟丧尸病毒有关呢?
“要是能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