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突袭北星港(1/2)
项伯在废品仓库里看了看,发现了一艘较为新式的军舰,这是“先锋”级护卫舰“斩水”号,这还是一艘改进型的军舰,标准作战全重比普通型要大很多,之前项羽军团的龙且将军,曾经驾驶过这艘战舰作战。
只不过,在拥有了更大吨位的战舰之后,这种“先锋”级护卫舰就开始逐渐退役。
项伯想,这种东西比之前给的破烂可好多了,要让刘邦多加点儿钱!
他提出了加价的要求,刘邦显得很大方,只不过让项伯顺带多提供点儿旧零件,以及武器弹药。
战舰很快被运到了刘邦那里,不但有弹药,连备用的发动机都给准备好了。刘邦的脸上都笑开了花,他立刻把这艘军舰给编入了自己的亲卫队中。
与此同时,张良利用从项伯那里得到的零部件和武器,开始建造第二艘“屎壳郎战舰”。
按刘邦原来的意思,第二艘战舰本来想命名为“吕雉”号,但是,为了表彰张良在刘邦军团中所做的杰出贡献,他最终决定,把这艘战舰命名为“张良”号。
由于之前造船工厂通过组装“小沛冲锋者”号获得了相关的经验,因此“张良”号在被批准建造之后,很快就建造完毕,并投入刘邦军团服役。
“张良”号的船体构造和布局与“小沛冲锋者”号相同,但是由于后者船体较为小巧,在航行中曾经暴露出稳定性不足的缺点,因此,张良下令加大新舰的船体尺寸。与此同时,战舰的甲板装甲增厚至两百毫米,主炮塔的装甲更是进一步增加,主炮的口径加大到了四百毫米!
这艘战舰的全重也由此提升到了将近三千八百吨,比项伯带来的二手军舰还要大!因此,这成了刘邦军团中的主力舰。
重量增加,发动机也不得不进行改进,“张良”号新建时安装了十二台星髓动力锅炉,以及十二台循环发动机。发动机的外壳都有合成装甲进行防御。以对抗北星港炮塔的主炮。
“张良”号装备与“小沛冲锋者”级铁甲舰相同的副炮。由于张良预计这艘战舰将来要充当旗舰,所以要有一定的舰队指挥能力。他在建造过程中,为“张良号”的主炮塔后部假装了军官专用的指挥室,指挥室的高度比炮塔要高,这样视野就显得比较广阔。
“张良”号虽然战斗全重比“小沛冲锋者”号要大,但由于自动化程度更高,全舰只需要三十名工作人员就可以操作了。
此时,项羽军团与始皇帝的对抗已经全面打响,战况越来越激烈,始皇帝不但从异族购买军火,甚至直接从异族调用雇佣军。他还把原本用来修建陵墓的机器人奴隶也征用为战奴,一起编进了自己的部队之中。他对这些战奴许诺,一旦战斗胜利,将给予它们和人类同等的权利。
这些机器人战奴对项羽军团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机器人不需要吃饭,不需要睡觉,甚至不知道疼痛,所以,在对项羽军团开战的前期,它们给项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项羽对攻打咸阳显得越来越没有信心。在咸阳之战区全面爆发的时刻,始皇帝在战场上拥有绝对优势:三十艘浮空铁甲舰,十二艘浮空轰炸舰、五十多艘浮空炮舰、武装突击船,在战线上,还有十四支机甲部队参战。这些机甲部队都安排有精锐的“兵马俑”。
而在项羽军团一方,战舰由于连年损耗,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机甲部队更是不像始皇帝的部队那样,有类似“兵马俑”那样的精锐士兵。战况一度出现了胶着。
在项羽军团在咸阳与始皇帝军团厮杀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刘邦军团也没有甘于沉寂,刘邦终于找到了机会,准备试验一下新造战舰的实力。
突击北星港的行动,在一个暗无星月的夜晚拉开了帷幕。
在这次的突击行动中,“小沛冲锋者”号和“海军中将张良”号主要担任冲击港口的前锋,而这正是当初建造两艘军舰的主要目的。不过,在刚刚开始突击后,负责前方观察哨的韩信就发现,由于航道里安放了很多隐藏起来的地雷,前进工作变得异常困难。这两艘军舰的船底都非常平,只要碰上地雷,虽然不至于把底部装甲炸开,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使得舰船上下颠簸、左右摇晃,非常不稳,尤其会影响射击的精度。
不过,尽管如此,这两艘舰还是顺利地冲进了北星港,并用舰上搭载的大口径火炮,对北星港的炮台进行抵近射击。
北星港的炮台实际上有一定的设计缺陷,炮台的正面,装有非常厚实的装甲,用地对地导弹都几乎炸不透,但炮台的侧面和后面,装甲就显得单薄了。尤其是后面,装甲甚至赶不上普通的卡车车体。
如果在平常的作战中,这样的装甲缺陷可以由炮塔的远程炮火弥补。炮塔上的主炮拥有上百公里的射程,足以把敌军的战舰拒之门外,也就避免了发生敌军炮击炮塔后部的情况。但这次张良建造的战舰不但皮厚,而且速度极快。北星港的炮塔只来得及齐射了两三发炮弹,“小沛冲锋者”号和“张良”号就已经冲到了炮塔的下面。两艘军舰迅速绕到炮塔的后面,对脆弱的炮塔后部进行连续射击。
炮塔的后部被轻易打穿,射进去的炮弹点燃了炮塔内储存的炮弹,引发了链锁爆炸,北星港的所有炮塔都被炸上了天。
北星港的守军一下子傻了眼,他们完全没想到,敌军竟然会用这么奇怪的武器进行突袭。
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