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赵昀的怨念(1/2)
说话的是左丞相乔行简。
在余天锡执掌临安府的这数年时间,只有一任知事通判,那就是在年前刚刚积功升迁知建康府的吴潜。在吴潜擢升之后,临安府通判的位置就空缺至今。
吴潜是嘉定十年(1217年)的状元,以他的才学和资历做临安府正六品的知事通判,完全是大材小用了。所以,在临安府的通判位置上呆了三年之后,吴潜就被赵昀擢升为如今大宋朝的陪都建康府的知府,也算是开始正式迈入朝廷中枢了。
吴潜升官离去,临安府知事通判的位置自然引得朝中诸多人眼热。
临安府是大宋朝的帝都,皇城所在。临安府的知事通判绝对不可能跟地方上的那些通判一样有着极大的自由权柄,毕竟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更不要说能做临安府知府的人,哪一个不是朝中宿老?
不过话是这样说,但是临安府做为大宋朝的帝都所在,也许权柄没有地方上那样重和自由,可是正因为身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才能跟好的亲近皇帝,积累资历不是?
乔行简很清楚,年前赵昀下旨进两人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大宋朝的副相。其中一个是史嵩之,另一个则是在朝中素有清誉的李宗勉。
左右丞相是常置,但是参知政事却并不是。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进资历到了的大臣为参知政事。而这个有需要的时候,就是皇帝认为左右丞相该换人的时候了。
乔行简在端平三年(1236)郑清之因为端平入洛兵败请辞之后,进为左丞相,至今已经有三年。右丞相崔与之虽然一直挂着右丞相的职,但是却一直请辞没有接受赵昀的旨意。
赵昀在年前同时进史嵩之和李宗勉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显然是已经属意他们两人接任左右丞相位了。
这一点,不仅乔行简清楚,满朝文武同样也很清楚。
而乔行简更清楚最多再一年时间,自己就肯定会从左丞相位上退下,毕竟中间还要留有时间缓冲,让副相也就是接任者能够熟悉政事以及一系列流程。所以,乔行简也就想着在退下前最后努一把力,将门下一个得意门生送上临安府通判的位置,一切都打算好了,他就等着在戊戌科的进士们授官完成之后,给赵昀进言举荐呢,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赵昀竟然要将临安府知事通判的位置直接给乳臭的贾似道。
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原本余天锡因为孟珙遇刺的事情显然致仕是迟早的,很可能孟珙事了就是余天锡主动告老致仕的时候了。孟珙遇刺,余天锡提前告老,这对即将退下去的乔行简来说完全是意外之喜。
乔行简告老致仕,临安府知府的位置就空出来了。如果这个时候能把握好机会为自己一派的某个资历足够的官员筹划一番,送上临安府知府的位置,再加上通判是自己门下,那就是在是太美好了不是?
只是如今看来所有的打算似乎都要落空了。
赵昀狠狠斥责余天锡,然后让郑清之监管临安府和殿前司彻查孟珙遇刺的事情,看似是不信任余天锡和殿前司,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其实这是赵昀在替余天锡脱罪。毕竟郑清之在前面顶着,算是一下抗去了临安府要面临的大半压力,然后再有本就让赵昀横竖看不过眼的殿前司在一边陪着,余天锡的罪责却一下减轻了不少。
不管孟珙的事情结果到底如何,郑清之的身份在那放着,最多也只是下旨申饬一番就不了了之了。更莫说郑清之本就是致仕的闲人一个,官职什么的对他而言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嘛。
如此一来,余天锡告老的时间就要无限期推后了,如今再跟赵昀让贾似道任临安府的知事通判并让郑清之提点,再加上琼林宴上贾似道卖给余天锡父子的那个天大的人情,余天锡会为难贾似道?更莫说这还是在赵昀和已经再次怀了龙种的贾贵妃眼皮子底下。
有郑清之和余天锡两个老臣给贾似道保驾护航捞政绩,过个两三年余天锡真的到了致仕的年纪,贾似道也攒足了资历,怕是很快就要主政一方直接迈入封疆大吏的行列了。
甚至有可能直接接余天锡的班知临安府也没有可能不是?毕竟,这天下都是皇帝的,一个小小的知府又算的了什么?
皇帝这一手真是高啊。
一干老奸巨猾的重臣心中无不跟明镜儿似的暗暗咂舌心惊。
不过除了乔行简以左丞相的身份委婉的进言劝阻外,并没有其他人愿意来趟这个浑水。
所有的事情太凑巧了。
如果贾似道还是之前那个名声,虽说有些才名,但是却绝对会引得一干重臣齐声反对的。毕竟要论才学,比贾似道高的大宋朝还是有的,更莫说那些人的资历都要比贾似道老但多了。
可是偏偏这两天据说死过一次又活过来的贾似道跟换了个人似的,如有神助般。不出意外明天或者说现在怕是若不是孟珙遇刺的事情,贾似道在瑟苑诗会上的四首诗词就已经传遍整个临安城了。
名声有了,背后还站着大宋朝最粗的金大腿撑腰,想反对也要选时机啊。
“似道还年轻,有郑卿和余卿提点,想来无妨。更莫说玉不琢不成器,让似道受些磨练总是好的。乔卿以为呢?”赵昀眼神闪动,看着乔行简轻笑着道。
此刻赵昀心里实在是太高兴了。爱妃有了身孕,这两天为了这个弟弟的事情,老是吃不好睡不好,说两句就哭的梨花带雨,弄的自己也天天茶饭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