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章、扩大生产(1/2)
第二天,李满堂结结实实休息了一天。
要么睡觉,要么就起来用电子词典写报道。
第三天傍晚才再次出发,去协和医院做最后的采访。
去协和医院本来要路过同仁医院的。
李满堂做贼心虚。
特意绕路过去。
到了协和医院的挂号大厅里,也是小心翼翼。
长虫和眼睛他们要是在这里有连锁加盟啥的。
那不就自投罗网了吗?
幸好他们还没做大到那种程度。
协和医院另外有两帮号贩子。
李满堂故伎重演,再次打入他们内部。
再次上演摄影大师在兽群中打滚儿的伎俩。
又是打探又是偷拍的。
不过,这一次没碰到需要拯救的老农。
第二天早上,李满堂揣着20块钱回来了。
家都没回,直接骑着车子奔北青而来。
翻看着照相机里的照片,郝延激动不已。
“你太厉害了,这都能拍下来。”
“嘿嘿,运气比较好。”
“你,你这不危险吗?没被他们发现?”
“发现了,我就说我拍着玩。”
“真是胆大心细啊。好了,好了,赶紧回家休息吧。这几天一定累坏了。你看你小脸儿,都瘦了一圈儿了。”
李满堂把照相机和电子词典都交给郝延,然后起身了。
“那我先回去了啊。”
第二天,李满堂过来拿报纸一看。
好家伙,这一回规模宏大啊。
半块儿版都是它。
又是图又是文字的。
北青是首都最大的都市类报纸。
这一出来,很多人都要遭殃了。
不光是那些号贩子们。
医院的相关人员,还有片儿警啥的估计也会受点处分。
但李满堂可管不了那些。
自己好歹帮助了像老农那样的大多数人。
转眼就熬到报社发工资的日子了。
李满堂一下领了1200多元。
虽然跟郝延她们相比差的太多了。
但人贵在知足。
人家是正式员工,有基本工资,还有各种补贴。
其实李满堂的知足只是写在脸上而已。
同工不同酬啊,这叫啥事儿?
但不知足这事儿吧,你得有不知足的本钱。
这种本钱,李满堂眼下只是有了一点点而已。
还没达到可以表达的程度。
李满堂现在越来越理解那些斯文人了。
他们为何都像长了张假脸似地。
要生活啊,没办法啊。
而且李满堂确实没指望靠记者的工资发财。
当记者更大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寻找机会。
“嗯,咱们来算算账吧。”
刚领回工资,李满堂就赶紧拿起小本子和存折。
“算啥账?”
“那你猜猜我们现在有多少钱了?”
“顶多千八百的。”
“哼!你真是小瞧我们自己啊!”
“啊?那,那能有多少?”
“我跟你算算啊。这个月我发了1216块钱。”
“哇,真不少啊。”
“哼!你挣得更多。这二十多天,你挣了1324块钱。”
“真假的?”
“别着急,还有呢。”
“哦,对了,还有出租轮椅赚的钱。”
“出租轮椅一共赚了370元。”
“也不少呢。”
“嗯。加上我们刚过来的时候手里还剩146块钱。”
“我们刚过来的时候不是买东西花掉了好多吗?”
“别着急,咱们一块儿算。”
“那就等于这个月咱们有3000多元。”
“没错。接下来再算算咱们的支出。”
“嗯,嗯。”
“吉他是我车马费的钱,就不用算了。自行车就当我在医院卧底赚的钱也不用算了。生活费有多少呢?你猜猜看。”
“哼!不猜!你说多少吧?”
“280多块钱。”
“啊,才花那么点啊。”
“是啊,咱们天天自己做饭吃,能花几个钱?”
“这么说来,咱们现在还剩2700多元?”
“嗯,账面基本相符。”
“哇,太棒了。”
黄毓摩拳擦掌。
“我在通道里再练练晚上就可以到酒吧里唱歌了,估计能挣得更多。”
“嗯,可以试试。”
“对了,你那首老鼠爱大米,现在已经有好多人会唱了,是不是……”
“再等等。”
“好吧,到酒吧唱估计喜欢的人更多。”
“嗯,咱们再计划一下,这个月该花哪些钱。”
“嗯,对。”
“首先是200元房租。”
“最好是一下多给周大爷几个月的吧,省着下个月惦记。”
“别啊,咱们现在就缺少周转资金呢。”
“好吧。”
“然后是液化气罐儿,咱两口人,买大的比较划算。好像是120元,还是150元的。”
“嗯,液化气罐儿方便。”
“自行车。你得再来一辆。这个30元是瞎猫撞死耗子的。正常情况下怎么得七八十。”
“我尽量问问吧。”
“传呼一人一个。生活费留300元。”
“那就剩下不到2000元了。”
“咱们就用这2000元继续投资。”
“嗯,买轮椅。一个轮椅每个月能赚300多元,六个的话就是1800元,比咱们自己赚的还多。要不咱们明天就到积水潭转转看能不能买到二手轮椅,说不定还能买到这么便宜的呢。”
李满堂却摇摇头:“咱们现在要计算人力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