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唐朝那些事儿》

TXT下书小说网(txtdown.cc)

首页 >> 唐朝那些事儿 () >> 第2章【大梁帝国】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txtdown.cc/15125/

第2章【大梁帝国】(2/3)

黄巢与王重荣的战争打响了,黄巢派弟弟黄邺与朱温合兵一处攻打王重荣,结果反被王重荣打了个狗吃屎,还被缴获四十船军备。秉着要么不打,

要么打死的战略精神,王重荣联合忠武军监军杨复光攻打黄巢华州大将李详,最后生俘李详并将他游街示众。杨复光,福建人。

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比如山东出武将。山西出商人,绍兴出师爷,成都出美女,而在唐朝后期。福建特产太监。当时,一些宦官发迹后到处耀武扬威,生活奢靡,深深刺激着一些穷苦人家,他们为了改变窘困的现状。于是一咬牙一狠心就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变成了太监,托人送到长安,入侍皇宫,当了宦官。

杨复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于宣宗时期从福建来到长安,成为皇宫中的一名小宦官。

十几岁的杨复光,经过冷静观察,看中了时任内常侍的大宦官杨玄价,于是投到其门下,认他为干爹。杨玄价见他聪明佟俐。慷慨有节义,又会舞枪弄剑,认准这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就收下了他,并为其改名为杨复光。

杨复光跟着杨玄价很快熟悉了宫中的一切手段,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单靠杨玄价还不行,必须要自己闯荡。

为此他向杨玄价提出要求,请求到地方担任监军,杨玄价同意了他的请求。奏准唐懿宗,派他到地方当了监军。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败后的朱温重新点兵,再次出击。成功地在西关门大败王重荣,然后出兵夏阳,夺得河中府水运粮船几十艘。

朱温吃到了蜂蜜,但也捅下了马蜂窝,这回彻底把王重荣激怒了,王重荣调集三万大军前来复仇。朱温很淡定。怕什么,咱们有大后方嘛!

于是写信给黄巢sos,无果,再写,无果,连续写了十封,还是无果,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信被左军使孟楷扣留了,朱温很生气,但后果不严重,因为面对皇帝的身边人,他这个外将一点办法都没有。

连续几夜,朱温都失眠了,当时没有香烟,如果有的话,肯定会出现这么一个画面:孤灯下,墙角旁,朱温眉头紧锁,一个人吧嗒吧嗒蹲在那里抽闷烟。

他分析当前局势,感觉黄巢有限责任公司现在财力紧张,人心思变,危机四伏,估计离破产没几天了。想到这里,朱温猛的把烟头往地上一撮,嘴里恨恨地嘟囔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于是召集幕僚,商议去留。

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必要跟着黄巢公司这艘破船一块完蛋,换个老板才是最佳出路。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抄老板黄巢的鱿鱼。于是,朱温杀了监军,带着全部家当,当然还捎带着黄巢送给他的同州城,投降了王重荣。

有一次,记者问展昭:“您身为南侠,为什么要放弃江湖上的快意恩仇而跑去跟包大人呢?”

展昭回答:“小混混怎么能跟公务员相比呢!”其实,朱温不想造反,他也想当公务员,从小就想,一直都想,如果不是日子太苦,混不下去,又没有其他本事,谁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背着反贼的骂名活着呢?

现在机会来了,不用读书考进士就能做国家公务员,何乐而不为?朱温只是个农民,没有太深的政治觉悟,也没有太高的道德水准,刚开始造反只是为了生存,到后来降唐也是为了生存。

曾有人说,无论对待什么问题,都可以用管你屁事跟关我屁事这两句话来应对。

这时候就有人问朱温:“朱温同志,你为什么要参加叛军然后又投降朝廷呢?”朱温淡淡地说:“管你屁事!”又有人问:“朱温同志,还有无数劳苦大众正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你去拯救,

你难道真的无动于衷吗?”朱温仍然淡淡地说:“关我屁事!”就这样,朱温投降了。

朱温他妈姓王,与王重荣同姓,所以投降后的朱温就称王重荣为舅舅。有时候,我真佩服古人攀亲带故的本事,这一招,咱还真学不来。唐僖宗听说朱温投降了,兴奋的拍掌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

毛将军喜欢到处留下xx是个好同志这样的珍贵墨宝,如果这个时候让唐僖宗也提几个大字的话,我想唐僖宗肯定会大笔一挥,写下:朱温是个好同志。

僖宗皇帝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朱温的爱,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兼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朱全忠也没有令他失望,后来他用实际行动阐述了全忠的含义,那就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想方设法,不折手段,全心全意忠于自己。

第二年,朱温又被授予宣武军节度使,从此他将以宣武为基地,建立自己的组织--基地组织,从而逐鹿中原,成就自己的帝王事业。

朱温同志告诉我们:不读书不要紧,起点低不要紧,私企工作也不要紧,只要手段运用得当,又善于跳槽,照样能够混进国家单位。

入主长安

黄巢跟王仙芝都是私盐贩子出身,说白了也就是黑社会私人武装。可想而知,当当年的黑社会私盐贩子黄巢碰到官军的时候,每次都是能逃跑绝对不冲锋,能智取绝对不硬拼。

他们贯彻的十字万能方针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个策略在跟官军的斗争中屡试不爽。起义后,两人继续执行这条金科玉律。

黄巢是这么想的:既然以前行得通,那以后肯定也行得通。当时,藩镇做大,政府势力衰微,全

状态提示: 第2章【大梁帝国】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