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博哥(1/8)(1/2)
差不多十几年前哪会,我们把没有稳定工作,挣钱少,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状态,概括成一个非常形象的字混。◢随◢梦◢小◢说Щ
小混混就是古惑仔…
不过,后来,这个字的意思就开始矫情了。
满大街推销产品磨嘴皮子的业务员在混,成天坐写字楼噼里啪啦打字的上班狗也在混,开着二三十万的车偶尔去欧洲度度假的小白领更在混。
混,似乎变得非常普遍。连朋友之间打招呼,也都在说混的如何?哦,混的不错。
比方说悦华的工作人员跟亲朋好友介绍自己,也会说自己是混娱乐圈的!
跟这帮混的不错人的相比,十年前的博哥就真的在混,而且是瞎混。
他组了个乐队,跟着走穴团四处漂泊,足足有五六年。
而且越混越好!
然后,老乡高唬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做演员!
事情是这样的,管唬想拍一部关于北漂的电影,找到高唬当主演,组里还缺个长相磕碜的售票员,高唬就把王博薅到了北京。
当时王博还挺不乐意,觉得演戏没有他一场演出挣得多。
对了,据说管唬看到王博比较装逼的照片时,说这个演员太帅了,跟角色不符,高唬说没事,本人比这磕碜多了…
第一部电影就是主角,《上车走吧》,也是这部戏,他认识了管唬…
当然,更是这部戏,他对表演产生了兴趣!
其实,王博的长相不太适合做男主角的。
眯缝眼,脸型很尖,颧骨有点高,一般这种面相的人,会给人一种刻薄的感觉,
可他见了人,就咧嘴一笑,这一笑,居然添了丝特奇妙的亲和力…
都说电影要接地气,王博的的长相就是地气的象征!
他很聪明,知道自己的特点,擅长扮演气质另类的小人物形象,他的演技棱角鲜明、注重细节、表现力强,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强烈的戏剧化处理,有利于迅速在观众中建立认知。
人本来就是混江湖的,汲取了许多容易被人忽视的宝贵营养,努力将其转化并用于自己的表演中,这样塑造的角色既典型又独特,并且和观众具有天生的亲近性。
喜剧比悲剧更难,因为好的喜剧都是更深刻的悲剧。让人发自内心的笑,让不由自主的流泪,前者更难。
……
王博跟管唬一见投缘。
从此以后,王博陆续出演了管唬的《黑洞》、《生存之民工》,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线,管唬的下一部电影也应该找王博,然后,管唬去拍《活着,真好》、《沂蒙》去了…
没办法,导演也要生存啊!
有点名气的导演拍电视剧基本上旱涝保本的活。
解决了生存需求后,管唬又想拍电影了!
《祁蒙》的编剧赵冬苓有个小说叫《八路牛的故事》…
讲述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一队八路军来到了沂蒙山区的堡垒村马牧池,随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国际友人捐赠的奶牛。长年生活在大山中的村民从没见过这种黑白相间、奶量充足的牛,他们备感惊奇。不久,日军船尻部队逼近,八路军紧急撤退,临行前将奶牛托付给村民喂养…
管唬很喜欢这个情节,电视剧《沂蒙》中,这篇小说的情节也被加入进去。
电视剧拍完,管唬对奶牛意犹未尽,自己改编了一下故事,然后呢?
当然是找老搭档王博!
再说了,如果说服王博加盟,想必拉投资也会顺利很多!
……
“对普通农民的生活来说,日寇、流民、土匪、八路、,乃至日后的解放军,都是过眼云烟,在最朴素的生存理念的支配下,农民卑微而又坚韧的活着,城头变幻的大王旗永远无法遮蔽农民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最后,他们还用最质朴的契约理念无情嘲笑了所谓的宏大价值!”
“牛二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村民,安分守己,埋了吧汰,愚昧而又狡黠,窝囊但又一根筋,认准了一个死理,别说两头牛,十头牛也拉不回来。我们叫他中国农民。”
王博看了看已经改名为《斗牛》的剧本,打断了滔滔不绝管唬“…打住,导演,你就说这戏要拍多长时间吧!”
“…不好说,我们准备实拍,牛不可控制啊!”
“那…我给你半年档期…”
顿了顿,王博接着道“实在是时间不够,我现在身上还背了三部戏约。”
“半年时间走够了!”
管唬很满足,然后有点不好意思的看了看王博“这个…片酬?”
“片酬…50万加分成吧!”
管唬是穷逼,博哥当然知道,但是《斗牛》这个本子写的真好,尤其是最后的一段,当牛二拉着他的牛坐在土坡上感叹年华的流逝时,王博立马想起了余华在《活着》里描写的那个老农和他的那头牛…
所以,他主动压低了片酬,当然,分成还是要争取的!
工作室的框架搭好,他现在身后跟了几十个人,还要还房贷…
听了王博的喊价,管唬楞了一下,博哥看了看管唬“…大哥,你不会连50万都没有吧?”
“有倒是有,但是…”
管唬还是开口了“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张俊生…”
“你想让悦华投资这部片子?”
“他…会看上这样的片子吗?”
王博脸色古怪,看到管唬有点失望,赶紧解释“不是你想的那样,上个月,张总成立了一个私人定影投资基金会,专门给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