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商榷(1/2)
抚阳决堤,韫江下游九个州县受灾,去年众口铄金言辞凿凿的百年工程毁于一场暴雨,靖德龙颜大怒,金銮殿上一拍桌子,多少官员的生死一言而决。曹知县当夜就被分巡道的人带走查处,沿河县有守护堤防之责,出了问题是要掉脑袋的。衙差在归于平静的江面上搜寻打捞张青的尸体,知府大人严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有旨意召林知望返京,北漠大军逼近中原,亟需礼部堂官主持和谈事宜,尚书大人年事已高,百病缠身,致仕手续办理中。
林知望正为赈灾焦头烂额,几大家族遣来打探消息的代表皆被他的疾言厉色敲打一番,纷纷担心受到决堤的牵连,于粜粮还算配合,大批上好的粮食进粮仓,充盈了储备仓后,总算能勉强周转。
老天仿佛作弄人似的,决堤之后,大雨初霁,天气闷热的难受,腻腻的发不出汗来。
林知望走之前,将手头的事情收尾,又着人去接徐湛过来。决堤已过去四五天,那日在江边头脑一热抽过去那一巴掌后,徐湛就再也不曾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也不知记仇了没有,会不会赌气不肯见他。
谁知徐湛竟应邀过来了。穿一身整洁的襕衫,头戴方巾,斯文体面,面色平静,礼数周全。仿佛自林知望来韫州后,什么也不曾发生,部堂还是部堂,生员还是生员。
“湛儿,过来。”林知望换上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
不笑还好,这副不由衷的笑容加一句“湛儿”,生让徐湛在伏天儿里打了个寒战。
“愣着作甚,过来坐。”林知望招招手,指了身旁的椅子。
徐湛谢过坐,虚坐在林知望身边,随从端上两盏冰凉的龟苓膏,徐湛微微皱眉,忧愁的看看碗里发黑的凉粉状固体,清热解暑为大多数人喜爱,偏偏他不喜欢里面苦苦的药味。
“怎么,不合口味?”林知望有些郁闷,他这里的食物遭徐湛嫌弃的目光已经是第二回了,而招待徐湛的机会,总共也只有两次而已。
徐湛摇摇头,舀起一小勺放入嘴里,同他以前吃过的果真是不一样,入口不是苦涩的药草味,而是淡淡的香甜。徐湛腼腆的笑笑:“味道很好。”
林知望总算找回些平衡:“我从前也是不喜欢的,厨下在其中调了牛乳和蜜糖,要好的多。”
徐湛点点头,心里却嘲笑道,不知谁大言不惭说粗茶淡饭最是养生,却连龟苓膏都吃的这么讲究。
林知望见他撇了撇嘴,猜不出他心里在腹诽些什么。但那低头沉默的样子,仿佛正是昔日的少年,剑眉朗目,斯文俊俏,对他很是敬畏,又格外依赖,若是受了委屈责罚,就是这副抱屈的小模样。
林知望一恍惚,竟脱口而出:“那日在江岸上打你,是爹爹一时气急,今后不会在人前给你难堪。”
“咳咳……”徐湛手中的勺子一抖,掩口呛咳起来,接过林知望递上来的手帕,起身浅施一礼跑到门外去了,龟苓膏这东西呛住真难咳出,今生都不想再吃一口。他吃东西一向斯文大方,若非“爹爹”二字太过刺耳,怎么也不能到这样的地步。
调整了呼吸再回来时,讨人厌的食物已经被撤下,换上两盏凉茶。徐湛躬身道:“学生失礼了。”
林知望温和的笑了笑:“坐吧,别那么拘谨。”
徐湛重新落座,淡淡的道:“那天的事,大人不必挂怀,徐湛早已不记得了。”
“倒是我太过小意,这几日耿耿于怀,到底是低看了你。”林知望释怀的笑笑。
“不知害死张青的三名千从卫悍卒,将如何处置?”徐湛问。
“由按察司押往京城,移交刑部。”林知望神色一暗:“只可惜证据不足,毕竟张青是自己做出轻生的姿态,何况千从卫向来跋扈,六部衙门从不放在眼里。”
徐湛有些薄怒:“他们是有意将张大人推下去的,学生可以证明。”
“我知道,但是朝中倾轧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阁臣尚无可奈何的事,岂有你一个孺子置喙的余地?”
“张大人岂不白死了!”徐湛端起凉茶饮了一口,试图压住怒火。
林知望摇头喟叹:“世态既如此……”
“学生听说,大祁开国以来,士大夫直言敢谏,前赴后继,不畏强权,乃□□皇帝作养士气之结果,敢言之风空前绝后,可是到了本朝,奸臣当权,招权纳贿,卖官弼爵,阿谀媚上之风日益横行,朝廷有不正之风,则上行下效,哪还有人管顾苍生死活、地方平安。”
“听说……是郭知府说的吧。”林知望听到徐湛这一番惊人之言,并没有过多惊讶,淡淡的问道:“你自己的想法呢?”
徐湛骤然冷静下来,他被张青的死气昏了头,才说出这样一番气话,他才不相信绝顶聪明的靖德皇帝会受奸人蒙蔽,他是藩王之子,是先皇的继子,传说中的备胎,自幼在朝政漩涡中挣扎,这样的人怎会因受人蒙蔽而污浊朝纲呢。奸臣是谁,内阁首辅冯芥,和他的徒子徒孙罢了,徐湛相信他们的一举一动,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之所以任用他们,只是他们有用,好用,离不开罢了。
“学生……学生不知道,也不敢……多想。”徐湛小意道。
“恐怕也没有少想。”林知望目光中含了嗔怪,郭文浩,你这是要把我儿子教成愤青啊。
看他闷闷的低头饮茶,林知望顿感无力,空劝道:“隔墙有耳,今后这样的话少说。”
“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