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仙主你好(4/4)
/p>"邱老太君,何谓活字?"
顾卿一愣.
这里还没有活字印刷吗?这时候的时间推算,不已经相当于宋末的时间了吗?
是了,这时候世家还在绵延,印书以前大约都是这些世家私人控制的,科举听说也是尹朝才开始推行,地方上的书籍事业应该进展的很慢.
"你们可以试试把常用字全部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字模,到了要印刷之前,再让人排版在盘子里,把活的字模全部按照顺序排列起来,等印完了拆出子模,就可以反复使用……"顾卿只是稍微点了点,几位刻书铺的负责人眼睛立刻一亮.
"邱老太君,这办法您是从何处得之?"华三郎家的负责人难掩激动的说道:"我们一定要向那位高人请教请教!"
"呃……"顾卿不敢说是另外一个时空里一个叫做毕昻的人发明的,只好含糊其辞地说道:"印章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许多个印章连在一起不就是一面书页的字?既然雕版这么麻烦你们都能做出来,活字应该更容易吧?"
几个刻书铺子的负责人此时也不再关心到底能不能拿到《三国演义》的版权了,所有的问题都围绕着"活字印刷"的细节上来问.顾卿想了想历史课本上毕昻发明活字印刷的过程,将自己知道的细节也多说了一些.
比如说可以用胶泥代替木板,可以用铜字或者铅字的活字模,比如说常用字多备,生僻字可以随制随用,可以拿粘土黏住底板来卡住活字,以后拆下等等.
家中诸人都知道邱老太君惯于各种奇思妙想,却不知道她能想到这种读书人都不会猜想到的事情上去.还是说这位邱老太君正因为不是读书人,所以想的东西才不会拘泥于常规和惯例?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所有来的书商和刻师都恨不得长留信国公府,日日聆听教诲才好.
顾卿说了半天,嘴巴都说干了,人也有些疲惫.陈轶见几位书商还要再多盘桓,轻咳了几声,提醒他们别忘了正事,这些请教的事情以后再提不迟.
他们这才如梦初醒一般连忙谈起《三国演义》的事情,只是说话间老是晃神,显然心思已经飘到"活字印刷"上去了.
顾卿看这三家技术不分伯仲,实力也都大差不差,只是偏重经营的区域有所不同,便慷慨的把《三国演义》的刊刻发行权都给了三家,三家都可以销售,也可以刊印.
不过他们三家技术不一样,一家擅长画版,顾卿便建议他多画插图,一家擅长套印,顾卿便建议他多做彩本,还有一家装帧精美,顾卿便让他多做"典藏版","精装版",以供大户收藏.
三家得了这天大的好处,哪里有不从的,当下便定.[,!]下了"画本版","彩印版"和"精装版"的路线,这三种类型各有千秋,虽内容不同,也不怕互相拆台,大家各凭手段赚钱就是.
至于收入,由于《三国演义》是李老国公的著作,除了他们花了大价钱要从李锐手上抄录那本原始版本的录本以外,还约定好了以后的出售的《三国演义》信国公府拿五成,他们拿五成.
信国公府要负责向文人学士去求引言和题跋,注解等,而三家必须在《三国演义》一书里打出"三国杀"的广告,顺便在书坊里出售"三国杀".
三国杀的收入,约定好了信国公府七,书局三.
这三家书坊完全没想到"三国杀"这种游戏有什么好赚钱的,所以只当做一般的附加条件答应了这种利益分配方式.
只是一些套印的纸上游戏罢了,费不了什么成本,三成利益回本绰绰有余.
顾卿谈到后来精力实在不济,只草草拟好一序架,也没留下什么书面上的契约,约定好后日再来细谈,便要家里下人送客,单独留下了陈轶.
她对经商实在是没有自信了,一个玲珑阁亏得本都回不来,她想要多听听各位幕僚和专业人士的建议,便托陈轶找一些善于经商的人才来参赞此事,她只负责最后拍板.
另一边,终于等到客人们都离开了的李钊连忙跑向前厅,一进门就嚷嚷起来.
"堂祖母堂祖母!我想去行知书院!咦……"
前厅里除了堂祖母,为什么还有个山羊胡子的老先生?
客人们不是都走了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