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督赈陕西(求月票)(1/2)
在上一章,我只用一千字就简单阐述了阉党的清盘和覆灭,其实不是我不想多写一点,是因为昨天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在此向各位道歉,我以后肯定会多存一些稿子的。不至于上阵之后被时间问题困扰,我保证。
其实,还有很多没有交代到的,比如说客氏的儿子、魏忠贤的侄子之类的。都统统的没有躲过去那一刀子。折返跑啊,人这一辈子,最怕的就是折返跑,看着似乎是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其实呢。跑来跑去的,竟然又跑回了原点。这就是悲哀。
钦定逆案就这样被落下了帷幕,至少崇祯觉得,这样的结果应该还算是不错的。虽然抛走了三百来人,但是大明朝廷还是那句话,一点也不缺少公务员,崇祯元年,恩科取士。一榜下来,又是多少的青年俊秀啊。
然而灾难也就这么来了。再来说说凌云,他认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应该一切都结束了,该辞去官职,去带着老婆满世界转转了。现在的他,是御前一等护卫,是武渊阁学士,是正三品的大员了。他可以站在品级台的比较靠前的地方。
他已经托人写好了奏折,别问我为什么他自己不写,他的繁体字实在是有些让人不敢恭维。准备就在早朝朝会的时候呈给崇祯,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脱下这身官衣了。
意外的情况出现了。按照正常的情况,崇祯皇帝在乾清宫接见群臣,他坐在那把龙椅上,带着九梁冠,没错是九梁冠,比王爷的七梁冠要高贵。身穿赭黄袍。就等着奏事的太监对着下面喊,:有本奏上,无本卷帘朝散,请架还宫。
这时候,凌云本想立刻高喊一声,臣凌云有本。但是还没等他喊,户部的侍郎就抢先一步出班了。户部就是财政部,户部侍郎,就是财政部的副部长。这位新任的户部侍郎,也是有着显赫家风的。他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杨涟。
连布衣军师汪文言在被打的奄奄一息的时候还声嘶力竭的对着许显纯吼,世间岂有贪赃之杨大洪?杨涟,字大洪。这世界上,永远没有贪赃的杨涟,这是汪文言在这个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所以,杨涟这样的父亲,才会有杨之易这样的儿子。用他来做财政部的副部长,崇祯是放心的。
这时候,杨之易出班奏事能有什么事情呢,崇祯的心里打了一个问号,他连忙问道,“杨爱卿,有何事情,你可以慢慢的奏来”。杨之易上前一步,几乎是匍匐在地了。他的严重含着血丝,似乎还有一闪一闪的泪珠。他用哽咽的嗓音说道,:“陛下,臣刚刚接到陕西布政使衙门发来的呈文,陕西大旱,赤地千里。目前已经饿死了上千的百姓。情况还在进一步的恶化中,请吾皇早作主张。”说着,把那奉奏折递给奏事太监。
崇祯接过来一看,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子。本来以为,崇祯改元,刷新吏治。就是一片海晏河清,一派天下太平。没想到的是,竟然是这样的一副样子。实在是无话可说,可是事情这样子了,那就只能去治理。陕西一省大旱啊。如果不控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在这个大殿内,所有的人都为这个消息而感到惊诧,只有一个人是例外的。那个人就是凌云,凌云是知道历史的,据历史说,崇祯皇帝有道无福,在位十八年,是旱九年,涝九年。所以才有大西王张献忠,闯王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揭竿而起。
历史基本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凌云认为,历史是可以改变的。就比如,历史记载,明朝的被后金灭亡的,但是现在,后金的多尔衮,已经是明朝册封的辽东王了。所以,历史并不是不能改变,一切都看人。凌云暗自感叹了一声,自己的命运,似乎还没有结束。自己注定还需再帮朱由检一把。不信看着吧,一会准能喊到自己。
崇祯问杨之易,“杨爱卿,你看此事应该如何处理是好?”,杨之易说,“臣也思量过了,为今之计,朝廷要立刻放赈,而且要派一名大员前往陕西督赈,皇上赐给天子剑,以重其权。沿途有贪官墨吏不发之事,随即裁处!”,杨之易一语未完,崇祯已经有了注意了,没错,他又要启用凌云了,别人,暂时他还不放心。
他当即问道。“凌爱卿,你有什么高见吗?”凌云见皇上问道自己,也连忙出班,说道,:“启奏万岁,臣也在想,刚才杨大人所说,势在必行,朝廷拨款赈灾,必有一得力大员前往督赈,可保万无一失。”
崇祯又问,以凌爱卿看,满朝的文武谁能担当此任呢?凌云简直就是咬牙跺脚啊,好你个朱由检啊。我才来京城几天啊,除了张维迎我谁也不认识,你让我推荐人,我能说什么。只能说,“万岁,以臣看来,英国公张维迎张公爷,老成谋国,又是天子近臣,可以走着一遭!”。
听到他这么说,崇祯心里就有点不乐意,心说凌云啊,你想躲清静,让人家张维迎去办这个差事,老头都多大年纪了,身体也不好,再说,他不在京城,我这心里能踏实的了吗,我看就这样吧,你去也的去,不去也得去,就得你去啊。
想到这里,崇祯说道,“凌爱卿举荐,倒也有理,举朝上下,要说身份贵重,莫过于英国公,张维迎又是朕的保驾之臣。可谓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但是英国公一向身子不大好,又上了点年纪,这次,还是留在京城好好的歇息几天吧!”。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武渊阁学士凌云,也是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