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壮士出关(1/1)
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当年,诸葛亮面对姜维的时候,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千年以后,当刘鸿镇守山海关的时候,他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当他接任山海关总兵的时候,这里的老弱病残以及根本就不存在的士兵,让他觉得,如果不加以切实整顿的话,山海关只能是一只纸糊的老虎。
所以,自从到任以来,他就裁撤了大部分的原有山海关驻军,并且在当地就地招募了八千名子弟兵。以袁崇焕当年在宁远时候的原则,刘鸿加以继承,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用辽东的人守辽东的土地,以辽东的土地养辽东的人。
只有这样的情况下,辽东兵的保家卫国,才不是一句不切实际的空话。因为脚下踩着的,就是自己的土地,身后守卫的,就是自己的爹娘,兄弟姐妹,以及老婆孩子,所以,辽东的士兵不会像其他的地方部队一样,抱着打不打都行的态度。如果这兵不是辽东人,那铁定没这么上心,爱打不打,土地爱丢不丢,这个地方丢了,正好回家去,谁没事喜欢在辽东待着。
当年,刘鸿在组建这支辽东边军的时候。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才让着山海关成为了不可逾越的城池关口。
但是,这样的想法,是否只适用于山海关呢。这支纯粹由辽人组成的军队。眼看就要跟随着他奔赴遥远的陕西,去镇压那里的流贼。他不想避讳一个很正常的话题,兵者,本来就是存亡之道,打仗岂有不死人的道理呢。所以,这一支辽东的边军,一旦出了山海关,就会有很多的将士血洒陕西。为这个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
虽说是埋骨不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但是,凌云也顾虑,这些辽东的官兵会不会为了陕西一省而尽心竭力,毕竟,那里是偏远之地,也不是自己的家乡,这些将士们,会为了这个不是自己家乡的地方去卖命吗!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是暂时承平的时候了。因为山海关所有的将士都知道,多尔衮,已经具表称臣,已经接受了朝廷的王爵封号了。几年之内,山海关不会再有战事了。这个和平是来之不易的。他们,又要去亲蹈虎狼之穴了。
凌云把他的顾虑告诉了刘鸿,刘鸿却告诉凌云,此事无需担心。辽东的汉子都是铁骨铮铮的,他们可以在山海关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卫自己的家园,就能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挥洒他们的热血。
对于这个文官出身的总兵,凌云是信任的,因为他知道,刘鸿现在是文职改武职,做了这山海夫的总兵,当年,那也是一位清贵的御史。既然,一个文人都能投笔从戎,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那么,辽东的部队就都不是孬种,是能拉得出来的。更何况,这支部队都是由刘总兵亲自招募并训练的,可谓是嫡系的亲军。
一支部队的灵魂,是由这支部队刚刚组建之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所决定的,从未,不论是时光更替,还是岁月的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支部队,打得了后金,就打的了乱贼。甚至,对于一支追求无上光荣和军人荣誉的部队来说。没仗打,心里才难受呢。所以,这次凌云来山海夫要兵,其实根本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机会,他们可以由此,一展骥足,建功立业了!
刘鸿问凌云,此次流贼势力还没有达到跨并州县的程度。为什么皇上却如此的重视,派你亲自带兵围剿,并且还要抽调山海关的军队呢。陕西的秦兵不也是彪悍勇武吗?这个问题,刘鸿思考过,但是他还是需要凌云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凌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有他自己的想法,现在说流贼势大?还不至于,因为远离陕西的山海关总部刘鸿都清楚,事情还没有那么危急,达不到跨州并郡的那种地步。皇帝之所以着急,就是想把这场战斗,尽量在还算是小规模的范围内给解决掉。
另外,刘鸿说的没错,陕西的秦兵确实是很彪悍勇武的,这一点都没错,史载,孙传庭靠着自己手底下的两万秦兵,差点就把李自成给干掉了。但是现在,凌云之所以宁愿劳师以远,也不愿意就近调用秦兵,就是出自某周顾虑。
那就是乡土观念的作祟,秦兵的战斗力会因此而大打折扣!陕西的贼军,大部分都是陕西本地的人。而秦兵就更不必说了。没准在战场上相见,会互相叫几句表哥表弟什么的。要是遇到什么三舅四大爷什么的就更不好下手了。所以,此时此刻。没有任何的理由去冒这个险。不用秦兵,是很理智的选择。
凌云决定,用七天的时间,选择骁勇善战的将士两千五百人。七天之后,誓师出兵!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