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儿童村(1/2)
“据说靠的是面粉。当时镇北军已经扛不住了,和百姓从南城门撤了出来。匈奴大军全部进城之后,留下来的那部分人往城里撒满面粉,然后射了火箭,匈奴人便被大火给烧着了,乱了阵脚,然后,就被坑杀了个一干二净。”属下答道。
“什么时候几袋面粉也能干掉几十万大军了?茶楼里说书的编故事都不敢这么编好吗?这就是你查到的结果?他们没有用其他杀伤性武器?”
“公子”是个思维灵活,疑心重之人。一听到面粉这么简单而又荒唐的东西,他第一直觉便是,这肯定是朱亦辙用来掩饰真正杀招的东西,镇北军肯定藏着什么先进武器,朱亦辙不想表露人前,借此遮遮掩掩。
思及此,“公子”不由得叹了口气,老天爷对朱氏皇族真是厚爱啊。
随随便便出了个朱亦辙,比当年被称为“军神”的朱老头还要神,统帅镇北军以来,从未打过败仗。
即便这一次,他下令李五郎给镇北军下méng_hàn_yào,不惜暴露军中所有钉子,成功给匈奴送了十万镇北军人头。
结果,三十万匈奴大军竟然也没能拿下明月城。
明月城那个破城池,能有什么?
还不是依仗镇北军。
简直犹如天眷者一般。
“天眷者,哈哈,天眷者。”“公子”忽然神经质地笑了起来,把下属吓得忙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朱亦辙在朝中的威望这下子要达到巅峰了吧,太子估计迫不及待再次下手。这样有本事的人物死了多可惜,还不如为我所用。既然杀不掉,那就归我所有好了。”“公子”似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属下听一般。
末了,他心情平复下来,交代了一句,“叫白止明天来见我。”
属下应了声“是”,退了下朱亦辙最新信件带过来之后,沈小漾看着傻了眼。
妈蛋,不过帮过他一点小忙,怎么什么事情都来找她拿主意,她又没搞过公益行业,怎么知道善堂怎么做?
不过,她倒是想起了前世的时候,有慈善机构在创立过什么儿童村,是采用家庭模式来收养孤儿的,每个家庭收养六到八名孩子,交给一个不结婚的“妈妈”来抚养。
儿童村的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全天候照顾孩子的妈妈,不同年龄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组成的兄弟姐妹,每个家庭独立一栋的家庭住宅,以及为每一个人提供文化根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村落。
为了让这些孤儿重新获得母爱和家庭温暖,妈妈是不允许结婚的,一旦结婚就要离开儿童村。这样确保妈妈会把孩子当自己亲生儿女看待,也因此,通常很多妈妈终身不婚,她们把一辈子都献身在抚养孤儿这件事上。
儿童村的模式,在抚养孤儿健康成长上面获得了巨大成功,不过迈入新世代后妈妈的招募也愈加艰难,毕竟有多少女孩子愿意为了一份薪水不高的工作而舍弃婚姻家庭生活,也只有红色年代的人才乐意怀抱牺牲精神。
沈小漾忽然觉得这个模式很适合放在九州。
为什么?
尽管九州的风气很开放,小娘子成亲年龄都不大,也鼓励寡妇再嫁,不会崇尚贞洁烈妇牌坊什么的,但是,人们普遍认为,结婚生子才是一个小娘子最好的归宿,如果你妄想逃脱这个常规历程,你将面临来自家庭、宗族、社会的无孔不入的压力
有些成过亲嫁过人又遭受过婚姻生活的伤害,想要独自生活的小娘子,她们通常会遭遇困境,哪怕娘家人可以接受,支持她和离,但不一定支持她和离后一直留在家里。
东林女子学院也有不少或许是为艺术献身,或许是单纯不想嫁人的先生会当自梳女,不过就连她们的学生,也大多认为不可取,觉得先生肯定有什么隐疾之类才当老姑婆。
自梳女指的是女性把头像已婚妇人那样盘起来,以示终生不嫁、孤独终老,在礼法严苛的年代,那些不甘受虐,矢志不嫁的女子往往走上这条路。
还有一种叫做“不落家”的假婚习俗,有的小娘子迫于父母压力,不能当自梳女又不能逃离家门,成亲时便会拒绝洞房,利用三朝回门的日子趁机留在娘家,再不回去夫家,避免和丈夫同居。名义上已婚,实则仍然独身,称为“不落家”。
自梳女和不落家的诞生,还得依赖于手工业的达,这些坚持独身的女子可以依靠一技之长或自身劳力获得收入,不靠娘家夫家供养。
而往往世人会对自梳女要求非常苛刻,她们一旦自梳,就决不允许有任何出格行为,否则也会遭受沉塘之类的惩罚,寡妇尚能再嫁,自梳女却是不允许的。
这大概算得上是古人对敢于挑战世俗,违背常规的女子的打压,说的无非是“好!你要独立自主不婚不嫁是吧,那你最好一辈子做到!不然你等着受死吧。”
如此,一般小娘子才不会追随,乖乖成亲嫁人,哪怕所嫁非人,也不得不逆来顺受。
要是想嫁就嫁,想不嫁就不嫁,岂不是都乱套了?
世俗不会轻易允许的。
自梳女也是不允许死在娘家家中的,她们年迈之时会住进姑婆屋或尼姑庵,等老死之后,不得葬入祖坟,最多一卷草席入土埋葬。
若是那些中途违背誓愿,有不轨行为而被沉塘的,则连收尸的人都没有。
算得上是孤苦伶仃、凄惨无比的一条路。
与其在家当自梳女,还不如到儿童村当妈妈,同样终身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