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论记忆遮蔽的不可行性(1/2)
h的话让云锦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同时腕部再次传来钻心的刺痛。
这疼痛的感觉近一时期总是频繁出现。
云锦知道这是一种虚幻的却又无比真实的感受,医学上称之为:感觉痛。
云锦想这名字起的真好,“感觉痛”,感觉一直都很痛。
回去试试那些助睡方法。
h的话打断了云锦的思绪。
云锦向h表达了谢意,保证一定照做。
h推开了那扇隐蔽的门,两人走了出去。
坐在外面的叶知秋和肖艾见二人出来同时起了身,眼睛齐齐盯向云锦。
叶知秋见云锦脸色仍是不好,狐疑的看向云锦身后的h。
h看懂叶知秋探询的眼神,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又对叶知秋做了个ok的手势。
会意的叶知秋不再询问,拉起已经走至身前云锦的手说我们回家吧。
三人与h道别后,一起下了楼。
七天后云锦再次去了h的诊所,这次她是一个人去的。
h坐在办公桌后面,看着对面坐椅里依然神色疲惫的云锦,开口询问还是不能入睡?
云锦回答,不服药便不能。
h略带怜悯的说,看来云锦之前遭遇到的事件真的很严重,身心都受到了重创呢!
云锦点头称是,又说不过还好事情过去了,虽然现在还很难过但内心却是安定的,只是不明白已经安心的自己为何每日睡不着。
这些日子云锦常常为自己做心理暗示,一遍遍告诉自己:事情过去了,可以放下了,可以静心了,可以安睡了,可惜依然无眠。
云锦问h会不会也这样劝导她,或做类似的心理暗示?
h说不会,因为他是专业的。
又说思维是复杂的,人心更是,两下矛盾了,便不知道顺着哪个意思行事好,很多事情不去做不甘心,做了又自责。于是思绪乱了,理不清,自己没法解,便是作茧自缚。
自缚到严重的程度,当事人已经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所以云锦的心理暗示一直未奏效。
现在的云锦必须依靠医生的帮助,不然越挣扎勒得越紧,不是勒死就是压抑的疯掉。
云锦点头称是,又调侃h。
你们心理医生真是伟大啊,专门给我这样的患者抽丝剥茧,免得患者窒息而亡。
h说云锦还有心思开玩笑情况应该不会太糟,他有信心帮助云锦在半年内康复。
云锦听闻h的话面色大变。
为什么要那么久?这样的煎熬我一分钟都不想继续下去了。
h不理会云锦的激动,坚持说半年吧,我会帮助你半年内复原的。
云锦看着h不急不躁,如复读机般重复着一句话有些气馁。
突然云锦想到一个方法,这方法是一本故事书里提到的,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删除某段可怕的记忆,或是某个令他(她)不想再记起的人。
你有没有办法将一些人从我脑海里剔除?
云锦提问时便犹豫了,她觉得是在异想天开,故事书里的方法都是作者想像出来的,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与临床试验,现实中应该是不存在的。
h没有因为云锦幼稚的提问而吐槽,他很认真的看着云锦并回答了她的提问。
这个问题若是询问其他心理医生,多半会听到“没有”的干脆的回答,少部分会讳莫如深的岔开话题,可你既然问到我,我便实话告诉你“有的”,但他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也很危险。
心理治疗通用的方法是疏导,开解,面对,接纳,修复,放下,这方法是经过无数人印证了的,最科学,最正确的方式。
“剔除”是什么?再伟大的心理医生也做不到,所谓的“剔除”实际是“记忆遮蔽”,它是在所有的心理治疗均不奏效后的殊死一搏。
我们平日喜欢说“凡事都是有解的”,其实不然。世间有许多事情是无解的,疏导不了,开解不了,无法修复与放下。
例如战争,灾难,创伤件,巨大的恐惧,可怕的经历,这些记忆能伴随患者终生,对生活甚至生存产生破坏性影响。
于是有心理医生便尝试着让患者忘掉最不堪,最痛苦,足以令患者想起就会自残,轻生,发疯的经历。
很幸运经过不断尝试终于有心理医生做到了,被“抹掉”痛苦记忆的患者奇迹般的“康复”,那医生还将其写成医学案例发表出来。
但之后的事情是心理医生始料不及的,心理医生忽略了人的好奇心。
丢失了一段记忆的患者一直试图找回自己的记忆,终于某天在外力的刺激下那处被心理医生“掩埋”在患者心底的记忆“破土而出”,之前被那段恐怖经历折磨着的精神时好时坏的患者彻底疯掉了。
之后又有心理医生不甘心的做此种尝试,他们将“遮蔽”的范围扩大,就像外科医生为癌症患者手术时不只将病灶切除,还要将周围可能感染到的组织,淋巴一并取出,心理医生认为是“神经元”的作用使患者通过相关记忆恢复了“遮蔽”记忆。
可通过对患者跟踪服务的结果显示,大范围“遮蔽”记忆的治疗方法仍是行不通的,患者会因为“丢失掉”的记忆苦恼,他们觉得缺失了一段记忆,就是缺失了一段人生,还有人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与心理医生同样做此项研究与探索的还有外科医生,他们中的某些人企图通过手术将患者头部中的杏仁体(人类与动物大脑中负责所谓恐惧调节的区域)和神经回路取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