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湖心(1/2)
透过暂时被风吹散的薄雾,只见一根柱状轮廓的物体若隐若现的出现在远处湖心的位置,众人能够看到的仅是这个物体的上半段,下半段依旧隐没于迷雾之中,使得显现出来的轮廓如海市蜃楼般地悬于半空中。乍一看时,他们还以为是某棵参天乔木的笔直树干,在雾中只显现出了中段的一部分,可细看之下才现并非如此,因为它的顶端看起来似乎呈尖角状,且线条规则,完全不是自然生长的树木应该呈现出的样子。
几分钟后,浓雾把这重新出现的轮廓重新湮没,眼前又只剩下白蒙蒙的一片,众人这才把目光收了回来,却在心底埋下了一个问号,宋文嫣率先说道,“那似乎是一根高大的柱子,在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柱子出现,莫不是我看错了?”
“怎会有错,我看到的也像一根柱子,相信大家看到的都一样”刘万勇说道,“若真是根柱子,说明这里有人定居,或者说曾经有人定居过,说不定现在也还有人,不管怎么样,咱们都得过去看一看,弄清楚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马军师道:“先不要报太大的希望,以免失望也越大,依我看,那就算真是一根柱子,八成也是古代遗迹,这个地方很奇怪,没有人会长期生活在这里。咱们都在这好几天了,周围又这么静,我们的动静也不算小,如果那边有人应该会听到我们的声音,可到现在都没有一点反应。”
“管不了这许多,反正现在也去不了哪里,倒不如过去一探究竟,老马和我一道就行了,其他的人呆在原地,我们双方若生了情况都以鸣枪告知。”刘万勇说道。
两人当即下水,凭着印象朝那柱状物体游去,以当时的目测距离,应该不足百米,估计很快就能到达,前提是在迷雾中不要失了方向。但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辨别方向的工具,要确保方向不产生偏差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两人下水才没游多少距离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得重新返回岸上,把这个问题一说,谢尔顿就提出了解决方案,他找来两根树枝,插在地上,与前方印象中的位置三点形成一条直线,然后将登山绳的一头系在后面那根树枝上,另一头则系在刘万勇身上,再由谢尔顿在树枝边上守着,如果绳子一直贴着两根树枝,并基本呈直线状,就说明方向对了,如果绳子的角度与两根树枝形成的直线产生明显的偏离,就说明方向错了,然后谢尔顿就用喊声提示来纠正方向,在这样寂静的地方,完全能够听到百米开外的声音。这根登山绳也有几十米的长度,就算够不到那边,应该也不会差太多,剩下的一段就可以让一个人停留在原点确定方向,另一个人搜索,这样基本上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
刘万勇和马军师照此方向下水泅渡,中途纠正了几次方向,再经过一阵摸索,终于到达了对岸。先上岸的是马军师,他用喊声来告知还停留在水里的刘万勇,然后刘万勇就把身上绳子解下来,系在带过来的一根小树枝上,再扯了几下绳子,告知谢尔顿可以把绳子收回去了。接下来,刘万勇便通过马军师的声音来辨别方位,这样就能顺利游过去,同时在他们返程时,也可以通过对岸谢尔顿的声音来辨别方位游回去。
两人的脚下是一片从水中突兀而起的岩石,但并没有比水面高出太多,相对也比较平坦,往里走了一小段,便是一片平坦的土地,土质坚硬细腻,地面上零星长着一些杂草。他们在附近小范围地绕了一下,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湖心岛,面积暂时还无法判断,感觉不会太大,因为他们才绕了一小段就现了一些奇特的石堆,进而又现了耸立在石堆中央的那根柱子。
他们看到的石堆形状与在无底黑洞附近看到的那些石堆有些相似,各种形状都有,只是相比而言要粗糙了许多,垒成石堆的石块大多不规则,也没有用什么材料粘合在一起,只是纯粹的叠加而成,有些石头上也有一些符号,却不是用特殊材料画上去的,而是用某些工具凿刻出来的。
石堆的数量并不算少,分布似乎也没什么规律,只是在石堆群里最中间的位置空出了一个十来平方米的面积,一根呈方形的石柱拔地而起,柱身并不太粗,一条边的长度大约在五六十公分左右,由于雾气很大,人在地面上无法看到柱子的顶端,不过以这样的柱身推断,其高度至多也就十几米。在可见部分的柱身上可以看到,上面有一些简陋的雕刻,甚至可以说粗糙,大致可以看出那是一些人和动物的画面,至于具体在讲述什么却是不得而知。
马军师仰头看着石柱上方,对刘万勇说道,“还记得在湖边看到的这石柱顶端的样子吗?”
刘万勇顿了顿,说道,“当时看得很模糊,只记得顶端好像是尖的,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在疑惑,这样的石柱怎么会出现这里,若照它顶端是尖的样子来推断,这其实不是石柱,而是一座方尖碑。”
“方尖碑?”刘万勇惊讶道,“是个什么东西?”
“方尖碑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是崇拜太阳的纪念碑,更是法老权利的象征,后来被一些西方国家效仿,像在美国、法国、梵蒂冈等国家都有类似的方尖碑,基本上都是宗教和权利的象征。”马军师说道,“我们眼前的这个,从形状上判断八成也属于方尖碑,只是比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方尖碑要小了许多,也粗陋了许多,看这里的整体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