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不灭桓温誓不为人(2/3)
李特在西晋末年建立成汉国以来,李氏为了维持统治,就采取了两手准备,既拉拢巴蜀汉人豪强和士绅,像青城范长生、成都阎式、华阳杨褒等都效忠了成汉。范长生多谋,阎式则好直谏而杨褒则德才兼备。成汉成立之初,事实上就是以范长生、阎式、杨褒为三驾马车,管理着成汉这个国家。
当然,在成汉这三大家族之后,也有数量众多的既得利益的豪强,除了拥护氐族李氏的汉人豪强之外,当然还有众多的獠人。
汉嘉(地名)的獠人(少数民族)王冲、涪陵朱提雷炤、建宁爨畺投降成汉,都受到了李雄的重用,这些獠人,皆示李雄为天人。
此时,成汉虽亡,但是獠人的势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持续扩大。
当然也和晋朝当局的政治策略有关,晋朝的政治策略就是避免矛盾激化,为了避免胡人闹事,所以就对汉人施酷法,而同属胡人的獠人则施宽松之法。汉人需要缴纳重税,则獠人不需要或少交税,这样以来,蜀地汉人一看税务太重,根本承受不住了。
这些汉人宗族族老们一合计,得了,咱们也不当汉人了,直接收起祖宗灵位,披头散发,以颜料涂抹面部,直接涌进山年,他们和獠人一样,开山田,畜养家畜,自产自给。
无论真獠还是假獠,反正整个益州除了大小城池之外,汉人已无立足之地。这些獠人生性悍勇,跋山涉水如走平地,穿林过涧如同猛虎,汉官怕事不敢惹,汉人自然更加惹不起了。除了实力较大的豪强和士绅,只数獠人的实力最大。
除了獠人的势力,就是士绅豪强了,可是士绅豪强都是更根深蒂固的本地势力,他们在益州都经过了数代或十数代人的经营,势力早已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如果动士绅豪强,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动本地豪强和士绅,桓温不敢,也没有那个实力。若动益州士绅,不仅会将以前结下来的香火之情断送掉,还会置身于万劫不复之地。
思来想去,桓温还是决定动獠人势力。不动没有办法啊,如果不动獠人势力,桓温拿什么收买人心?如果分封西府众将帅?
桓温可没有冉明那种点石成金的本事,柿子捡软的捏,只要选择了獠人部落。
桓温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从正而治益州。古代作战讲究师出有名,所以桓温就让郄超写一篇檄文。这篇檄文文辞不算华丽,但是却霸气外露。
“大晋蜀王、太尉、安西大将军桓温告益州父老、诸藩将帅: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属我华夏之臣妾,此非汉家之霸道,乃万古之常理。自八王之乱以来,华夏分崩离析,诸胡作乱,毁我社稷宗庙,南蛮诸族亦朝贡不至,此使我辈子孙愧对列祖列宗与九泉之下。至匈奴刘渊羯族石勒、鲜卑慕容俊、氐族李雄、苻健杂胡窃篡我华夏万里河山,此乃汉家奇耻大辱。是可忍熟不可忍,氐族李氏已平,鲜卑慕容也灭,复我河山,就在当下。温虽不才,亦有卫霍之志,驱逐胡虏,匡扶华夏,北伐复土一战再所难免,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獦獠不臣之心昭昭,不服者当诛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平天下,温在当前,先平獦獠,肃净益州,而后北伐。凡我汉家子孙,尚存一丝血性者俱当响应北伐,无力响应者亦当为我军祷告,若有冥顽不灵者,敢阻我为国除污秽者,是为国贼,国贼当道,温必诛之。”
此檄文传缴各地,然后桓温三路大军齐出,征讨獦獠。不过当冉闵看到这封檄文之时,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桓温先头部队已经跟獦獠干上了。
冉闵拿这封檄文时,手不仅微微一颤抖,叹道:“想不到桓温也是一个英雄,传朕旨意,我大魏但凡与荆益两州边境之线,沿途息兵止戈,不得越境半步。”
冉闵不是第一个看到檄文的人,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件事情,到了东晋朝堂,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东晋徐扬八郡,就连妇孺百姓也都知道了,至于读书人,那更加是人人必谈。
晋朝的读书人不是没有血性,相反他们非常有血性,只是遇到了一个没有血性的朝廷。特别是桓温檄文里的那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属我华夏之臣妾,此非汉家之霸道,乃万古之常理。这句话都已持在了每一个人嘴上。至于桓温那句,温虽不才,亦卫霍之志。卫霍是谁,不说那还是千古大英雄卫青、霍去病了。
这篇檄文在百姓和士绅看来,特别提气,不过在年少的司马聃看来,这简直就诛心之极。特别是八王之乱那句话,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啊。司马聃破口大骂:“竖子,竖子”
这也不怪司马聃,只是教授司马聃的都是大儒和大家,学问非常好,出口不带脏字,所以这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司马聃,却不能像泼妇一样骂街。嘴里反过来倒过去就是竖子,匹夫之类的话。
盛怒之极的司马聃不仅咆哮着,甚至把皇宫里的贵重陈设都砸了。占城国进贡的那个他最喜欢的三尺高的珊瑚,如今变成了几十块碎片,就连冉明送给他的一柄百炼精钢打造的横刀,如今也砍在石柱上火星四射。
司马聃把檄文撕得粉碎,扔得遍地都是,他指着成都方向,愤恨道:“桓温这个老匹夫如此嚣张,朕若不灭他,就不配为武帝的子孙!”
就在这时,周围的宦官和宫娥都悄悄离去,四下里都静了下来。陆皇后挺着大肚子进来道:“陛下这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