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窥灵眼》

TXT下书小说网(txtdown.cc)

首页 >> 窥灵眼 () >> 第四十二章 混凝土石柱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txtdown.cc/16268/

第四十二章 混凝土石柱(1/2)

手机阅读

很快,我们就顺着壁刻间狭窄弯曲的小道,走到了最里面。↖,

里面隐藏了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院子里果然有四五条交错的水渠,是由人工修砌,从地势高的地方引着山泉下来,最后汇聚在院子中央的水池中,四周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被高高的石窟包围,我们在其中好像置身于一个大号的天井。

在最里面的墙壁上,开了一个门,这个门和我们之前经过的门洞有所不同。它并不是很隐蔽,看得出是某种建筑的入口,门洞前精心修建了一个门廊,门廊上面是三角形的顶子,下面有四根古罗马式的灰白色立柱。

其中有一个立柱已经倒掉,周围散布了许多立柱的残骸,这也使得上面三角形的顶略有塌陷,倾斜到一旁,好像随时要倒下来的危房。

从立柱残骸来看,这立柱并非整根的石料柱子,而是人工混凝土浇灌的。

燕秋最先发现了这一点,她走过去蹲下身仔细观察那些碎块,然后自出狼窝以来,第一次开口讲话,对众人说:“这柱子是混凝土的。”

我们并不以为意,感觉燕秋有点大惊小怪了,这么宏伟的建筑群都修得出来,一根混凝土的柱子有什么稀奇?

燕秋见我们并不在意,又强调了一遍:“你们看这柱子,是混凝土做成的。”

我问:“有问题么?混凝土做柱子很不错呀,难道要整个的石料雕刻?那样既费工又费料,混凝土最合理了。”

燕秋继续说:“我国发现最早的混凝土技术,也是近些年的事,大概确定为五千年前的人类使用,而且是石料灰渣混合了沙砾和水的产物。你们看这个柱子的残骸,除了一些灰渣,我判断这些灰渣是火山灰,里面还有许多的贝壳和骨头,而且混合了一些金属。这种混凝土结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按照其中的成分来看,如果使用合适的配比,这种混凝土的坚实程度,绝对不亚于我们当今的钢筋混凝土。”

燕秋这么一解释,我们马上就感觉到了她话的重要性,这就是说,我们所处的建筑群修建者,已经掌握了非常先进的建材工艺,甚至超越当代。

大家的反映有所不同,显然是考虑事物的角度不同,我的问题是:“如果混凝土里有贝壳,那就说明附近有海洋了?古代工匠肯定是就地取材,总不会空运些贝壳来做混凝土吧?”

燕秋回答道:“这倒也不一定,有海洋是肯定的,但是和修建者是不是同一年代,就不知道了。”

我没有听懂,又问:“难道修建者穿越了?你这话怎么说得我有些糊涂呢?”

燕秋解释说:“一般地势走向比较复杂的,那肯定是海底了,由于地壳的运动,板块缝隙因挤压升高,导致海水流向地势较低的地方,这样海底的生物残骸,就留在了原地,但是海洋已经没有了。古人可以通过开采山岩中的贝壳,来达到获取原料的目的,喜马拉雅山上不是还发现很多海洋生物遗迹么?”

“那根据你的专业知识判断,这是从海里直接捞出来的,还是你说的那样,从岩石里找到的残骸呢?”我继续追问。

燕秋回答:“我判断是后者,按照这里的地势,这么大的地壳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就拿喜马拉雅山来说,它形成于一千一百万年前,整个过程大概用了四千万年,如此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也可能是和喜马拉雅山在同一时期。最早发现的古猿,只有四百四十万年,有智慧的智人阶段,最多最多也只有二十万年的历史。如果当初这里有海洋,到现在也应该还有,不会这么快就变成山脉的。”

这回我完全听明白了,燕秋还真是个好老师,除非这里的智人是在一千一百万年前,否则一定不可能是直接从海里取材料来用的。有智慧的人类出现,是在二十万年前,这和海洋迁徙相比,年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这里的古人,一定是从山石中找到了贝壳残骸,用作混凝土原材料,换句话说,说不定是看到了有贝壳的山岩更加坚硬,才启发了他们制造混凝土的方法。

胖哥的问题和我不同,他想到的是技术的传播,胖哥问燕秋:“按照你说的,这种混凝土制造技术,在古代是非常先进的,那你能确定这是哪个朝代么?这种技术为什么不能广泛流传呢?如果早一点传播出去,我们是不是早在古代,就能住上摩天大厦了呢?”

胖哥的问题把燕秋给难住了,她说:“具体是哪个朝代,根据我学过的知识,还真不好判断,像这样的巨大的建筑群,历史上都没有任何记载,而且建筑风格集众家所长,有多区域的古建筑痕迹,却无法判断倒底是哪个国家,甚至哪个地区都无法判断。”

胖哥笑着说:“这个我知道,我们是在蒙古境内,那一定是蒙古人的祖先呗,你学习学傻了?”

“蒙古的祖先肯定是游牧民族,古代人类大规模的迁徙很多的,说不定这里是其他种族祖先遗留下来的,不然怎么蒙古人自己不知道这个地方呢?还要在草原上游牧。”燕秋耐心的解释。

燕秋的说法我们都非常同意,关于考古的专业知识,我们也只是幼儿园水平,想反驳也没有什么依据,况且她又说得这么浅显,我们都听得明白,也确实没有可反驳的地方。

苏日娜说:“先别管是什么时期什么人建的了,对于我们来说这都不重要,关键是它的功能,这里

状态提示: 第四十二章 混凝土石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