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阅读(3/6)
便向外面走去。才出得到外堂,刘曜的第一反应就是:嘿哟我的妈呀,这黑压压的一片,像蝗虫一般的人群是干什么啊?
看他们的着装:五颜六色,乱七八糟——就是都挺破烂;再看看他们的年纪:从十二三岁到五六十岁都有,甚至还夹杂了好一些女人。最后看看他们的手头:有拿木棍的,有拿锄头的,赤手空拳的最多。
和这些人相比,八十七名盗贼改编的曜字营就显得威武雄壮了——只是人数实在少得可怜。
看到刘曜出来,裴绶如蒙大赦,这个凶名显赫的盗魁此刻满头是汗,狼狈不堪。他长吁一口气,连忙踏着小碎步,向刘曜小跑过来(裴绶怒吼:什么小碎步!老子这分明是雄壮的虎步!)后面竟然还屁颠屁颠地跟着十来个白胡须都快到地的老头。
这些人来到刘曜面前,裴绶才想说些什么,他身后的一堆老头已经唰地跪成了一片。很明显,这些老头都是激动万分,大部分眼里泪光闪动,个别的已经哭出声来。
刘曜吓了一大跳,狠狠地瞪了裴绶一眼,道:“各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有何冤情起来再说,小子定给各位一个公道。”他心中大恨:定是裴绶这厮作恶太多,这不,引众怒了,看来说不得只能牺牲他了。刘曜一边邪恶地想着。
可接下来生的事情却又令他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裴队长从前嘛,是做了一些对不起乡亲们的事情,但是他既然弃暗投明,降了恩主,那我们做臣民的,还有什么好说?恩主年轻有为,加上乃汉室之后,我等草民,蒙恩主降恩,思之无以为报,今愿举家奉恩主为宗,做牛做马,粉身碎骨,还望恩主能接纳我等!”这群老头中的一个看起来衣裳最清洁,胡子最整齐的代表说话,然后其他的一堆老头纷纷符和,齐齐下拜。
刘曜显然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一时间竟然反应不过来。
“认我为宗?那是什么意思?”好半天刘曜才说出这样一句话。
............................................................
经过这堆老头的解释,刘曜总算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所谓的认宗,其实就是自己历史课上所学的分封制的一部分:一般是对获得分封的诸侯或卿大夫甚至是士而言,为了加强统治和凝聚力,通常会让自己领地里的子民认宗,也就是从自己或自己封地的姓。宗主对于这些认宗的子民就如同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一般,有绝对的权威。子民有为宗主劳动,战争时为宗主作战的义务,而宗主则有养活和保护自己领地子民的责任。(不要给我挑刺了,要解释分封制何其困难,我这是小说,要研究宗法制度推荐你去看钱宗范教授的书)
刘曜迅地计算着自己的得失:承认他们,可以获得大量的劳动力和士兵,但是从此就要背负起沉重的负担,另外一个负面影响是:冀州目前还是韩馥的领地,自己若真是中山靖王之后也就罢了,偏偏是个冒牌的,眼下这许多百姓归附自己,不可能不惊动到韩馥——在他的领地里,出现一支小规模的武装军队他可能可以装作看不到,可若是出现了整个地区的割据,那就不是身为诸侯者所能容忍的了。而刘曜并不打算那么快就抛头露面,站在历史前台。
在他的计划中,路是一步步走的,只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为了鼓舞士气随便诌出的一个中山靖王之后,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正想拒绝,那个领头的老者却向前走了一步,在他耳边轻声说道:“请恩主借一步说话。”看着他期待的眼神,刘曜点了点头,吩咐了裴绶几句,便和这老头转进了内堂。
——
总算赶回来了!呵呵,继续求收藏!求推荐!
第八章 流民领主?
呼——刘曜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看着接受收编的百姓,看着裴绶原本的老巢天宝山上东一个,西一个的帐篷。刘曜心里是沉甸甸。
自己的战车绑上这一大票的流民,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原来这些百姓根本不是冀州本地的居民,而是附近州郡流亡的百姓。这些人因为战争而逃难,背井离乡来到此处,确又得不到当地诸侯与原居民的认可,生活端的是凄惨无比。他们之所以投奔自己,并不惜抛弃原有祖宗认自己为宗,除了看重“中山靖王之后”这一名头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自己的保护活下去。
尽管觉得自己有被利用的感觉,但是追求生存的权利是每个人的本能,做为走投无路的流民来说,只要能活下去才是最最重要的。因此在考虑再三之后,刘曜还是同意了这些流民的请求。
“多谢恩主!多谢恩主!听闻恩主要去为我大汉讨贼,我们的男人他们都愿意为恩主粉身碎骨!”看着年纪至少做得自己爷爷的老头给自己磕头,刘曜一阵难受。他扶起老人,和蔼地道:“你们信任在下,在下很感激,目前在下事业才起步,没地没粮,好在这天宝山后头有一大片土地,拜裴绶所赐,久无人耕种。就暂且作为我们的根据地吧。至于招募兵员,这是必须的,然而开垦良田总不能只靠女人。大爷,你找几个得力的人,统计所有人口并按户造册。然后选出16-35岁的青壮名单,交给裴绶——每户限一名,若家中仅有一丁的就不要报上来了——总得给人家留个后,没有了男人,这日子可是很难过的。”
听着刘曜的话,年纪可以做刘曜爷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