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TXT下书小说网(txtdown.cc)

首页 >>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洋购舰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txtdown.cc/17264/

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洋购舰(1/2)

对于日本的军备扩张,清廷中枢终于做出反应。

经过数次廷议后,主管海军的庆亲王奕?链永戏鹨?抢锴胂乱坏朗ブ迹鹤挪Ψ13?9夭13蚝9厮耙?耸?蛄轿?毖笠痪?砉壕?1?p>  八十万两白银折合十七八万英镑,不算很多。而且由于1893年以来,欧洲经济普遍景气,澳洲和美国的黄金开采量也屡创新高,所以人员工资和各种原料的价格都有所上涨。

1894年涨价的势头已经不可避免的传导到了下游行业,比如类似“吉野”号的小型装甲巡洋舰的造价便上涨了15,所以八十万两白银实在买不到什么像样的军舰,连一条最便宜的2000吨级的小型装巡的价钱都不够,至于过时的穹甲巡洋舰,无论北洋海军的军官还是深通兵船要领的许景澄都是看不上的。

许景澄在给李鸿章的信中就明确指出,装甲快船在对上穹甲快船时有胜无败,而欧洲各国尤以德国船厂在装甲快船的设计和制造上颇有精到之处,较之英法二国船厂为胜。

与此同时,伏尔铿船厂在北京的商务代表也开始积极运作,依靠较高的佣金比率,以及对中国人心理的准确把握,其提出的设计方案获得庆亲王奕?恋那囗??p>  伏尔铿船厂此番为北洋海军设计的两条军舰其实就是大号巡逻艇,或者说近岸炮艇。排水量1000吨,航速17节,全舰配备2门105毫米速射炮和4门88毫米速射炮以及4门57毫米格鲁森六磅炮。防护方面,拥有完善的最厚90毫米的水线带装甲,不过面积较为有限。此外,为了节省成本,其内部装甲是以平甲板而非穹甲贯穿全舰,这种“装甲盒”的结构使其面对大口径火炮攻击时抗沉性不佳。

该型炮艇本来是伏尔铿船厂为德国在西非沿海地区打击贩奴和海盗设计的,在远洋作战时由于吃水浅的缘故船身不稳,所以火炮射击精度比大型海船要差一些。不过好处在于价格低廉,而这正符合了清廷大臣们“少花钱多办事”的心意。

许景澄虽然对该型炮廷的性能并不满意,认为“难以和日舰匹敌”,但是单条8.5万英镑的船价还能奢望什么呢?

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军备竞争,清廷以较快的速度向伏尔铿船厂下达了订单,两舰工期7个半月,计划于1894年底交船。除此之外,李鸿章还从北洋军费中拨款二十万两白银从德国购买了8门150毫米速射炮,以及3500发各型号高爆弹。

不过,此时的东亚局势整体上还是平静的,两国的军备竞赛只能算是舒缓平静的乐章之中的极微小的不和谐音符。在李鸿章看来,中日两国同文同种、一衣带水,应携手共御外辱,让亚洲成为亚洲人的亚洲。日本政府则表面上维持着一团和气的局面,尤其在朝鲜事务上处处对清朝方面礼让三分,尽显结好友邦之诚意。

1894年春天的一场暴露划破了东亚天空的宁静。

朝鲜发生东学党暴乱后,中日两国相约出兵帮助镇压,很快暴乱便平定了,于是两国相约撤军。不过早已蓄意和中国开战的日本政府则看准了机会,不断暗中增兵朝鲜。由此,大日本帝国正式拉开了其皇国布武的历程。

当威廉收到朝鲜暴乱和中日冲突的消息时,心中知道该来的终究要来了。

朝鲜和德国关系虽不密切,但德国外交部的官员对于朝鲜也绝不陌生。朝鲜王国在1870年代曾经经历过一次改革,其主导者崔哲南曾在普鲁士留学,其掌权后加强了朝鲜和德国的联系,因此在1890年代居住在汉城的51名西方商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汉堡的各个商行,这个数字不仅超过了俄国也超过了美国。

当日本公使青木周藏向德国外交部通报了朝鲜局势和日本的目的后,得到了赫伯特的鼓励。朝鲜在当时是中国唯一的一个保护国,1880年代后期,李鸿章为了防止朝鲜独立大大加强了对于朝鲜的控制力度,而这对于自由贸易是无益而有害的。

赫伯特认为日本若以维护朝鲜独立为目标对中国宣战是完全符合德国利益的。

在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后,日本终于大着胆子干起来。

从6月份开始,中日两国为朝鲜撤兵问题交涉频繁,清政府始终举棋不定,以至于贻误战机,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则对清廷驻朝总办袁世凯施展外交欺骗,使后者错误判断了形势,从而赢得了向朝鲜派遣和部署兵力的时间。

7月中旬,日本驻北京公使小村寿太郎代表本国政府向总理衙门发出一纸照会,宣布和清廷绝交。总理衙门及李鸿章依靠列强折冲调停,至此终于落空。

不过英国政府还是希望阻止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的。格莱斯顿首相担心,中日战事会极大影响当地的贸易,并使远东的货运价格上涨到令人难以接收的程度。

此外,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清朝拥有一支可以对抗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也是英国所看重的。在那个年代,庞大的中华帝国依然是东亚最重要的一极,1880年代的伊犁争端也说明清朝依然具备在北方抗衡俄国的力量,而这正是英国政府想要借重的。

因此,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十分卖力的居间调停中日两国的冲突,即便到了7月20日,他依然没有放弃调和的努力。

不过,日本既已决定开战,这种空口调停自然毫无成效。

此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由于朝鲜事急,所以在李鸿章的的建议下,许景澄向伏尔铿厂提出

状态提示: 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洋购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