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内附遭暗算(1/2)
;“当今是赵家的天下,北边辽国数次兴兵犯境,而我杨家将却坐视南方,有愧于杨家将之称号。”杨正修说道。
“可也未见宋朝皇帝使使前来,莫非视我诚州为方外之国,弃我杨家于不用?”杨正衡说。
“或许宋朝皇帝不耻于向未归附之地下诏,网罗人才,我等总不能学姜太公钓鱼钓周文王前来吧?”杨正隆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哥,我有一策,不知可行?”杨正修说。
“请讲——”杨正隆说。
“今我诚州之地方千里,拥百万之众,强兵数万,却无用武之地。如入东京献版图,不知妥否?”杨正修建议。
“先父曾教导我兄弟十人,忠勇爱国,国家大一统,人民安居乐业,全凭武将不惜死、文臣不贪财。归宋之事,我常日夜思之。”杨正隆微微颔首。
“赵匡胤对拥立他为帝的武将极不信任,杯酒释兵权,怕有朝一日仿效他篡位。伴君如伴虎啊!”杨正岩不以为然。
“他自有他的道理,只要我等忠心耿耿,谅他也不敢把我兄弟怎么样。”杨正滔见宝剑往桌上一放。
“若赵家有负于我家,我诚州父老乡亲有尚武之传统,均听命于我杨家。全体峒民举兵起事,把他拉下马也不是何等难事,要他吃不了兜着走。”杨正岩捋捋胡须。
“我兄弟十人,不可全都进京,一旦羁縻不返,二弟正滔、七弟正修留守,还有机会护守诚州之地。”杨正隆点头应允。
“也罢,此等大事,得和他们合计合计。”
于是杨正隆、杨正岩就飞鸽传书各峒主,前往诚州飞山议事……
宋开宝八年(975),杨正隆兄弟自从父亲杨再思辞世以后,唐祚已终,人心归宋,乃顺应历史潮流,进京面圣,称臣朝贡,献诚州版图。
东京(今河南开封)皇城紫宸殿内,宋太祖接见来自诚徽州的杨正隆、杨正岩等兄弟一行。
“朕已称帝十数年,尔等为何今日才觐见?”赵匡胤一脸怒气道。
“臣惶恐,南汉时常侵扰我诚州边地,越南吴朝、西南诸部族虎视眈眈,忙于战事,故来迟也。”杨正岩不卑不亢对曰。
“那赵家天子杨家将,作何解释?”赵匡胤追问道。
“此乃传言,非出我杨氏之口。我杨家素来奉朔正统,而今陛下定天下,民心归附也。”杨正岩对曰。
“换朝不换将,又何解?”赵匡胤仍不高兴。
“陛下乃真龙天子,杨家当世世代代忠于朝廷,别无他意。”杨正隆道。
“哦。赵家天子万万年,此话朕喜欢,有杨家将辅佐,镇守疆土,我赵家可高枕无忧也。”赵匡胤改容道。
“先父自唐末以来,守土护疆,保一方平安,未曾依附梁、楚等。百年之后,家父遗言,待中国统一,务必勤王,我杨家有图腾‘鲤鱼跳龙门’为证。”
于是宋太祖赵匡胤龙心大悦:“杨氏父子济世良策,守土有功,乃靖边楷模。”爱卿,朕该如何赏赐尔等?”
“不敢,诚心固守足矣。”杨正隆、杨正岩道。
“今儿朕高兴,兵不刃血得地千里,得大封你们杨家罢。步城不足以代表诚州之地,就改称城步寨好了。”
“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杨正岩兄弟磕头谢恩。
不费吹灰之力,威服诚徽州等域外方国,大喜过望的宋太祖遂降旨,封杨正岩为诚州刺史,世袭父职,治诚州,封杨正隆为临州知州,治洞口。封杨正滔为湖耳、古州、柳州等处防御使,治湖耳。封杨正修为刺史,治城步,辖今绥宁、城步、新宁、武冈等峒寨。
封杨正约为古州八万军民安抚使,治古州。封杨正款为洪州刺史,治洪州。封杨正绾为播州知州,居绥宁。封杨正嵩为防疆使,治防疆。封杨正权为太尉,治潭溪。封杨正俭为威胜将军,镇黔阳。
宋太祖还追封杨再思为诚州刺史,赐爵英惠公、英惠侯,立杨英惠侯墓碑,嘉奖旌表,由朝廷赏赐兄弟绢帛回籍。从二世起,随官任职,散居十地。子孙开始与土著峒苗各族联姻融合。
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总管府、军民总管府、都护府等地方政权。自三世起,杨再思后裔世袭土府的有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等,官民相通,地方升平,出现了空前盛世。朝廷思念杨氏治世之德,九次褒封杨再思为王侯,弘扬德范,赐庙供养。
五溪地区各民族人们也纷纷建立庙宇,祭祀杨再思。至今仍然香火不断。后来南宋诗人陆游,到飞山庙祭拜,感于杨再思的忠心爱国,乃题飞山庙庙对联云:澄清烽火烟,赤胆忠心昭日月。开辟王化路,宣仁布义壮山河。
975年,赵光义通过“烛光斧影”政变,夺取了权杖,他的主要精力是和北面的辽国作战,夺取幽云十六州,也认为杨正岩的苗蛮领土乃“方外之国”,归顺大宋就够了,不屑用兵,故宋初杨正岩诚州之地为羁縻州,杨氏集团依旧据之。
太平兴国四年(979),飞山蛮首领杨通蕴(杨正修之子)献土始内附。太平兴国五年(980),杨通宝(杨正岩之子)入贡,太宗皇帝命其为诚州刺史,继续做他的苗王。
淳化二年(991),诚州刺史杨正岩复来贡,是岁政岩卒,以其子杨通盈继任知州事。
庆历三年(1043),朝廷竟然下达了一条荒唐的命令到湖南路各军营,说“杀一蛮人,赏钱十千”,鼓励宋军多杀蛮人,并到处张贴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