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马太效应(1/2)
汪兴显然并不了解任平生是谁,但他很认真地看了看手中的名片,问道。
“任总,你是跟雷君一起创办了‘顺为基金’?”
显然雷君这个名字对于汪兴来说更为熟悉,但“顺为基金”总裁这个头衔已经足以说明任平生的实力。
任平生抛开客套,单刀直入道。
“对,不过这次来找你,是我个人的意愿,我想要投资你。”
汪兴显然没有听出任平生话里的涵义,但既然有投资找上门来,他还是很礼貌客气地招呼道:
“任总你好,我这里比较局促,咱们到隔壁座谈吧。”
任平生点点头,跟着他走入附近那家“西西弗斯”书店,这里的光线比隔壁好太多了,任平生也认出来,方才在就是汪兴。
两人在一张靠窗的矮桌前坐下,汪兴首先开口道:
“不好意思,因为我们的办公条件有限,平时都是借我这。”
任平生不在意地摆摆手道:
“没关系,乔布斯也是在一个车库里创办了苹果,书店也能出英豪嘛。”
任平生的话评价很高,让汪兴一直平静的脸上露出一丝喜悦,但他随即恢复了原样,开始介绍自己的项目:
“任总,海内网是个新生的社交网络,我们瞄准的方向是各大高校出国留学群体和海外华人侨胞,这里面有大部分将来可能成为高价值人群,这个分类的社交网络很有前景”
汪兴的讲述很有条理,虽然他语速不快,但却用寥寥几句将“海内网”项目的情况讲得清清楚楚。
但任平生此行的来意并非这个,他有些直率地打断了汪兴的介绍。
“汪总是个没有前景的项目。”
任平生的话虽然突兀,但汪兴并不像很多创业者一般,看到别人非议自己的项目就会跳起来反驳,他依旧保持平静无波的表情,无框眼镜下的那对大眼睛很认真地看着任平生,似乎在等他下文。
任平生知道接下来的话至关重要,能否打动汪兴,让他跟随自己创业,就看此举了。
“海内网瞄准的对象是出国留学的学生,这个出发点看上去似乎很美。但是,你忘记了一点,国外的留学生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并使用国际上流行的社交网络,相比起全球拥有几亿用户的facebook,海内网的竞争优势在哪?”
“能够出国的留学生英语肯定不错,使用facebook也没有任何门槛,而且facebook就是从大学校园起家的,留学生很容易就能在facebook上找到自己的学校社群,可以与他们的同学交流互动,他们有什么理由弃用户更多、更便捷的facebook不用,去用一个小众的、有限制的、只在中文语境有效的海内网?”
“更何况,到目前为止,社交网络也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手段,facebook已经亏损多年,未来也看不到盈利的可能。你在国内再做一个小众的社交网络,既无法与巨头竞争,也无法正常盈利,海内网能够坚持多久呢?”
对于任平生的反问,汪兴听得很仔细,他并没有反驳任平生的话,只是平静地道:
“任总你说的这些,我都有考虑到。我的本意是打造个小而美的社交网络,这样也可以用不多的融资来维持运转。”
任平生摇摇头,他反问道:
“汪总,你应该知道马太效应吧。”
汪兴虽然学的是理工科,但他十分喜欢阅读,阅读的范围横跨多个学科领域,自然知道“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看到汪兴点了点头,任平生继续道:
“互联网领域,一直都是马太效应的最佳体现场所。因为互联网用户的迁移成本很低,打开一个产品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只需要输入一个网址、点击一下鼠标的付出,用户没有什么忠诚度,他们只会往更好的、更方便的、更便宜的产品一栋。而这时候,马太效应就愈发体现出来,强者利用积累优势越来越强,而弱者生存空间则不断被挤压。”
“社交网络的性质决定了,用户会向使用者越多的产品迁移,因为只有人多才能构建得起社交圈和朋友链,只有人多才能产生更多的社交内容和信息,只有人多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人才会吸引更多的人。“
”在社交网络里,用户就是价值,用户越多越有价值。在这个领域,只有头部的玩家才有价值,才有存在的可能。小而美是很好,但在社交领域,没有任何存活的可能。”
任平生一边说,一边观察着汪兴的反应。
虽然自己的话针对性很强,剖析力也很强,而且不留情面地点出问题所在,但汪兴还是很冷静地表情,以一颗平常心听了下来。
但从他无框眼镜后的那对眼睛可以看出,汪兴正在深度思考,思考任平生所说的话。
任平生觉得需要再加一码,他不客气地道。
“正如你之前做的校内一样,你可以把这个产品做到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就算全国的大学生都上校内,那又怎样?全中国有十几亿人,所有的大学生只是这个水池中的一滴。”
任平生这话,也是重生者的优势体现。
他当然知道,千橡互动在收购校内网后,将其改名为人人网,并把用户范围从校园内推广到校园外,并且逐步占领了大量受过教育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