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兵败大非川(1/2)
“我勾勒好底图,准备上色时,却泪如雨下。团团雨丝飘进享子,打湿了我们仨兄妹的衣衫。我不断摸着眼眶,分不清泪水还是雨水……”阿三情绪有点波动,哽咽着说不出话,似乎不愿提起那段伤心的往事。
阿四细心地为小五披戴好头巾,蒙好面纱。
天赐漠视无睹。
阿四泪眼朦胧,替阿说了下去:“阿三只是难以面对小五。阿三拜师前,小五还是一位如花似玉、人见人爱的美少女。阿三艺成归来,小五却变成了丑八怪。”
阿四的话大出人意外,围观的人们议论纷纷。
一石激起千层浪,阿四又往漩涡的中心扔进一块更大的巨石。阿四指着天赐,痛心疾首地道:“为了嫁给你这个负心汉,小五自毁容颜。”
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事情太过蹊跷。
阿四继续叙述道:“我和阿三、小五的祖先是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青海金银滩大草原。一百多年之前,在青海湖之南的大非川,爆发了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这次战役以大*队惨败,吐蕃军队获胜而告终。”
村民们越听越糊涂:天赐休妻和大非川之战挨得上边吗?真是越扯越远。有几个年长的村民失去耐心,索性对小五评头论足。
崔护倒沉住气,阿四叙事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决不会无缘无故说起大非川战役,肯定和阿三阿四甘愿当嫁妆、天赐的休妻戚戚相关。
大*队兵败大非川,崔护耳熟能详。
当时唐高宗李治在位,外族吐蕃兴盛,接连攻陷西域十八个州,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开始动摇。吐谷浑、鄯善、且末等地纷纷告失,吐谷浑王逃难在外。
唐高宗李治为打击吐蕃,光复吐谷浑,宣政殿内点兵点将。唐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出兵十万,护送吐谷浑王返还青海故乡。
大*队抵达青海西南的大非川,踯躅不前。前方是乌海,地势险要,毒气缭绕。如
携带军粮和辎重冒然挺进,必然拖跨队伍。
薛仁贵下令在宽阔平坦的大非岭之上,建造两座军营,将辎重和军粮围于其中,派副总管郭待封带二万士兵镇守。薛仁贵和另一副总管阿史那道真率领余部,轻装上阵,奔袭乌海,欲功敌不备,夺取乌海据点。
先遣部队在河口击退守军,薛仁贵率部进驻乌海,令薛仁贵意想不倒的是,留守大非川的副总管郭待封公然违抗他的命令,自作主张。
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之子,不甘心屈居薛仁贵之下,领兵士推着粮草出了军营,朝乌海进发。半途遭遇回救乌海的吐蕃二十万大军,双方激战,郭待封大败,辎重尽失。
蕃军掳去唐兵军需,无疑打乱了薛仁贵的部署,大*队只好退守大非川军营。
吐蕃派出四十余万大军进攻大非川,*不敌,大败。无奈之下,薛仁贵与吐蕃达成停战之约。
班师回朝,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前去宣政殿领罪。
唐高宗明知将帅不和,但念其仨人深入敌后,地形复杂,运输落后,免去仨人死责,革职除名,贬为平民。
几年后辽西、瓜州、沙州兵乱,唐高宗李治礼贤下士,重新起用薛仁贵。薛仁贵重振雄风,为大唐攻城掠池,立下汗马功劳。
唐高宗李治在位,唐朝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版图一度扩展到东起朝鲜半岛、西临里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达越南横山。
也正因为大唐边关连年的烽火,才让大唐几代君王下定决心建立和延续节度使制。
有一点肯定的是,安史之乱之前,各地节度使确实保卫了唐朝的边境,保卫了一方的安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节度使发展至今,却成了梗在帝国喉咙里的一根鱼刺。
崔护一声叹息,目光却从未离开过阿三阿四。
阿四接着话题道:“薛大将军率大*队远征吐谷浑,副总管郭待封擅自行动,将粮草辎重拱手让给吐蕃军队。粮草被掠,等于断了*的后路。为让大军走出困境,薛大将军派了几支轻骑,四处寻找粮草。
“其中一支轻骑的头领就是小五的高祖父。小五高祖父当年一身热血,铁骨铮铮。青海是小五高祖父的故乡,他非常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从大非川岭至吐谷浑有一支小路可抄,因中间有一片沼泽地,人烟稀少,不为人知,本地的一些骡队却时常出没,运牛羊马匹至吐谷浑,交换必需的粮食和日常用品。小五高祖父带着他的轻骑兵在沼泽地埋伏下来,他不是打骡队的注意,而是实施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一日中午,一支汉人骡队走进视线,骡队在向导的带领下,绕过水草茂密的沼泽,正好撞上埋伏的轻骑兵。
“汉人们见到骑兵吓了一跳,等看清是大唐的军士,放下心来。小五高祖父跟为首的生意人进行一番短暂的交谈,为首的生意人同意大*士冒充他的随行。
“小五高祖父想法很简单,他只要跟着骡队进到吐谷浑后,便如鱼得水。吐谷浑有他不少朋友,他可以发动这些朋友,帮大唐的远征军凑集粮草,然后偷运出城,解薛大将军的燃眉之急。
“结果和小五高祖父预料的一样,轻骑兵混进吐谷浑后,高祖父找到他的这帮朋友。这帮朋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分头行动,四处奔走,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凑齐了五天的粮草。小五高祖父又和骡队为首的生意人商量,想办法将粮草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