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4.第1174章 精卫之问(1/2)
“谷正之确实这么说!”
入夜时分的汪公馆书房内,汪精卫有些不甚确定反问一声。
“是的,汪先生,在与谷正之见面时,他多次强调,日本希望结束与中国之间的冲突,甚至……”
话声稍顿,陶希圣吐出了几个字来。
“可能会不惜代价!”
不惜代价!
不惜代价!
如果日本当真愿意通过谈判,并且从东北、从远东以及东南亚撤军,并将其交于中国,而且将朝鲜、台湾并还于中国的话……
想到这一点,汪精卫的胸腹中顿时涌起一阵热流,这是一个机会!
对国家而言,无疑这是最好的选择,作为行政院院长,他深知,现在战争每拖延一天,政府就要开支高达1。5亿元的军费,在过去的一年间,南北两地的军费开支超过500亿元,相当于中国国民总产值的50都被用作军费开支,尽管美国先后提供了40亿美元直接贷款,但相比于庞大的军费开支,无疑只是杯水车薪,随着战争的继续,开支只会越来越大。
假如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即能收回东北、台湾,又能保证韩国独立,同时还能争取到东南亚各的独立,甚至还有对远东地区的“接管”,那未尝不能……
只是,想到两月前与管明棠会面时,其信誓旦旦的表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必须以国旗于富士山升起为终点,汪精卫不禁有些犹豫,日本人之所以愿意作出“巨大让步”,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保持国体,而他们显然不可能“无条件的投降”,然后任由中国军队进驻日本本土。
假如管明棠不接受的话……
“汪先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陈公博在一旁说道。
“无论蒋先生还是管长官,他们之所以希望将仗打下去,是因为打仗对于他们来说,更为有利,对于蒋先生来说,只要仗打下去,他的威望就会越来越高,毕竟,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在蒋先生的率领下击败了日本、解放了南洋,而对管长官而言,仅只是光复东北的声望,就足以确定他在战后的地位,华北、东北、蒙古、中亚,甚至还有将来其势必“托管”的远东,无一不证明其军事上的成就!”
作为汪精卫的亲信,陈公博自然知道,此次“开普敦会议”就有一项内容是关于中亚、西伯利亚地区的未来归属,虽说中国并没有提出“领土要求”,但是却提出了“托管”,要求英美等国同意,在“苏俄政权覆灭无力保卫这些地区”的现实情况下,由中国对其进行“托管”,实际上,也就是变相的默认中国对两地的控制权。
而北平甚至制定好了一系列的移民计划,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将中亚以及西伯利亚作为十几个独立的“省”纳入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这无疑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领土吞并”——超过1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在未来十五至二十年内,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不论是西伯利亚的冰原或者中亚的荒凉,届时人们只会看到中国的领土扩张了1。3倍以上,而是谁成就了这一切呢?显然,人们只会记得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进攻,确立了中国对这些地区“实际统治”的管明棠。
在这场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人们会记住作为国家元首的蒋介石,同样也会记住有“开疆拓土之功”的管明棠,至于汪精卫,将会被人们所遗忘。但是现在,日本方面提出的“和平建议”,却让陈公博看到了机会,一个重新树立汪先生威望的机会——蒋管两人通过战争未得到的,汪先生仅仅只用谈判就得到了。
至于什么没有军事上的胜利,如何有谈判桌上的胜利,那显然不是普通百姓会考虑到的,人们只会看到,汪先生是如何在谈判桌上为国家争取到的利益,而,能否占领日本,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汪先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同意近卫访华,然后在谈判桌上,迫使他们撤军,撤出所有日本通过军事占领获得的一切新领地!一来可以结束战争,避免国家财力消耗,二来,又可于当前苏俄战败,德国兵临城下之时,重新调对德关系,避免陷入两线作战之困境!以令国家尽快步入正轨,实施战后国家全面建设!”
“公博兄,”
从陈公博的话中了解到其潜台词的汪精卫犹豫着说道。
“可,无论蒋先生或是管长官,都希望政府能够对日一致,且蒋先生又与开普敦,与英美列强谈判,在这种情况下,我等擅自接受近卫访华,恐引起他国非难。”
“怎么说能说擅自?蒋先生临行前,曾有交待,国内大小事物,皆由汪先生做主,此事,事关国家利益,汪先生自当应加以处置,想来,蒋先生也是理解的。”
“是的,汪先生,再说,美英实是帝国主义列强,其所思所谋,皆是为其本国之利益,否则,英美报界又岂会刊载文章称我国当前名是为盟国而战,实则却是为本国之扩张!”
梅思平在一旁游说到,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通过谈判结束与日本之间的冲突,对汪精卫、对他们的益处,自然的也不会加以反对。
就在汪精卫犹豫不决时,反倒是一直沉默不语陶希圣在一旁说道。
“汪先生,或许,通过谈判结束这场战争,确实对我国极为有利,但是汪先生,如果我们与日本谈判,又会置蒋先生于何地呢?毕竟,现在蒋先生身于开普敦,若其同意对日本宣战,而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