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第405章 教育之变(1/2)
南方吹来的暖风只惹人醉,虽说冰雪刚刚消融,但偶尔的一些嫩绿却使得这北方之地,多出了些许久违的春色,在这春色之中,一个个村庄似乎已经从“冬睡”中恢复过来,一场春雨、一场暖,绵绵春雨于晨间降下,只让这村间变得泥泞起来。
而在这显得有些破败的的村落中,低矮的泥坯草房散落于村间,数栋砖瓦房散布其中,尤其是村口的红砖瓦房在这一片衰败的村落里那些低矮的泥坯草房更,到显得很是刺目,而那亮堂的玻璃窗,更是透出了些许灯光。
“我愿做个好儿童,读书努力,做事用功,爱惜光阴,天天都在进步中。”
同往常一样,在这红砖瓦房内,响起了孩童们的朗朗读书声,与普通民宅不同这在教室里一个简单的铸铁制成水暖炉散发出的热气,值得这教室内的温度计红汞柱停在18度左右,在室外阴雨绵绵寒风袭人,但教室内却温暖如春且三盏白花花的电灯,更是将教室内照的通亮。
“现在国难已经临头……”
手持着课本,赵钱勤念着课文时,学生跟着朗读着。
“我们也是祖国的主人翁,快快锻炼强壮的身体,振做活泼的精神……”
在学生们朗诵课文时,只穿着一件羊毛衫的赵钱勤,偶尔会把视线投向那水暖炉,那是村合作社上个月将300匹斜纹布卖给购货商后,用合作社赢利给学校添制的,至于所用的燃料,并不是一般的煤块,而是村合作社用棉籽换来的粉煤,然后组织各家各户抽劳力掺黄土打成了蜂窝煤球。
在赵钱勤看来,那蜂窝煤应该是一种极便宜而且有宜于推广的燃料,尽管农村大多数家庭用是柴草,但是依然还是有一些家庭用起了使用简单的煤球炉,无论是煤球炉亦或是蜂窝煤都比过去的煤炉、块煤更便宜,即便是乡村学校,也能负担这笔费用。
有些走神的赵钱勤又看着电灯,这电灯得益于今年合作社棉收之后,合作社用贷款买来了一台轧棉机和打包机后,为解决电力购进了一台小型木炭发电机,虽说小型电机发电量只有10千瓦,可在工闲之时,却能供应学校,甚至全村的晚间以及阴雨天的照明。
“乡村居然能用上电?”
就在赵钱勤为过去的十个月里,这个村子发生的剧变而感慨时,却听到学生们朗读到课文的最后段落了。
“将来预备上战场,发挥中华民族的光荣……”
就在学生们朗读着课文的最后段落时,赵钱勤转过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几个词。
……“祖国!”
“主人翁!”
“锻炼”
“身体!”
“精神!”
“国难!”
“战场!”
“中华民族!”
“光荣!”
用粉笔写下的十几个词,如此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而在老师书写着这些词时,在教室内从七八岁到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的儿童和少年们,无不睁大着眼睛,看着那些词,他的目中大都带着求知的渴望。
“下面谁能告诉我,我们的祖国指的是什么?”
转身看着那些学生,赵钱勤点了一个学生的名字。
“白少良!”
他是全班年龄最大的学生,已经十八岁了,一个月前因年满18岁,甚至还被征入民团,因为他是学生,所以每天只能利用下午放学后和周末参加训练。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祖国首先是国家,而之所以称为祖国,是因为这里是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祖先们在此劳作、在此繁育……”
在白少良站起身解释着祖国的时候,赵钱勤不时的点着头,邯彰专区的中小学教材与其它地区的教材不同,这里的《国文》中满是“》中又充满着诸如一箱手榴弹20枚,在战场上用掉4枚,还剩几枚之类的,明显带着军事色彩的题目,浓浓的“战争气息”是学校最大的不同,当然更多的是强烈的“爱国之情”。
“……没有强健的身体,我们就无法从事劳作,更不可能在战场上击败侵略者!”
“……现在日本入侵东北、兵临华北,日本侵略者随时都会打到我们的家乡,所以这就是当今最大的国难!”
“……国难还在于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于清时先遭满清扭曲,又于近代衰败,导致传统道德lún_lǐ观念沉沦,民族文化的消灭……”
在学生们的解释中,赵钱勤则不住的点着头,在过去的几个月间,他最大的成就,恐怕就是这些学生,通过课堂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更为重要的知道了国为何、家为何,民族为何。
“……因为侵略者入侵我们的国家,要占领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屠杀我们的同胞,所以我们在走向战场,要抗争,要战斗……”
在学生们的解答声中,简单的生字学习使得整个教室洋溢着浓浓的爱国的氛围,然后学生们又自由诵读了几篇爱国的短诗,自由发问,自由谈感想,最后又引导着学生们将个人与国家、家庭与民族相互联系,从而进一步扎实他们心底的国家观、民族观从而激发他们的心底的民族主义进而激进出个人的爱国主义。
和过去一样,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下课的时间到了,这些年长的或是年少的学生们依然还都处于那种意犹未尽之中。
在学生们纷纷跑出教室,在雪地中玩耍的时候收拾起《国文》课本,走到讲台北侧的拿起《算术》课本,按照邯彰专区教育处的相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