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报考(2/3)
一道大题难度有些大,估计能对一半的样子,还有政治一些背诵题上要扣一些文书,其他的都还挺好的。比起姜沫沫和秦天的轻松应考,姜耀祖就辛苦的多,过完年也不过十七岁,中间还停学了将近两年,后面是硬生生给提上来的,尤其是在考前三个月,他才把整个高中的课程学完,复习的时间仅仅剩下三个月时间。
用了两个时间过第一遍,第二天用了两周,剩下两周就是没日没夜的刷卷子,姜耀祖都不知道自己姐姐从哪里弄来的试卷啊,怎么就写不完呢,写完了还不算完,姐姐还要批改,然后再把容易错题的部分总结成一个试卷,再考,再改,反反复复的,直到他完全搞懂了,哪怕这道题变了十八变呢,他都能给做出来为止。
姜耀祖感觉自己就快要疯掉的时候,终于考试时间到了,他又开始考前紧张了,深怕自己考不上怎么办,结果等上了考场,坐下来做卷子,他就一下子进入了考试状态,把自己身在何处身在何方忘得一干二净,就感觉自己在家里写卷子一样,什么紧张忘光了。
考完试后三天,估成绩,就开始填报,完了之后,姜沫沫就开车,带着家里四个孩子,还有姚花枝回县里去了,秦天当然是继续值班了。
回到县里,老人都在这边楼上住着,集中供暖装好了,楼房暖气足,楼上暖和,所以今年一入冬,一家人都搬到这边来了。
好在都是高低床,就算是姜沫沫带着一群孩子回来了,也没觉得有多拥挤的,家里还有一张折叠床,姜耀祖晚上就睡客厅里,姜楠和姜榆睡在姜沫沫房间的上铺,姜杨则是和姜沫沫还有丑丑睡下铺。
姜爱菊和胡成林两人也参加了高考,姜爱菊成绩不行,虽然也早早的就开开始看书学习了,可毕竟是高中的课程,姜爱菊连初中都没上完,后面全凭自学和胡成林讲,考的一般,她报考了省里的重点大学的临川医学,估分下来问题不大,还高出来不少呢。
胡成林成绩能好一点可也不想考太远了,毕竟老婆孩子都在省城的话,他跑太远了,照顾不上,所以报考的和老婆是同一所大学。
只是姜沫沫却觉得他们估算出来的分数,足够上京城的一些好大学了,大不了夫妻两都去京城的好大学,孩子和阿姨带着就是了,住在外面,每天放学就回去。
毕竟前几届分配的工作都特别好,干嘛要待在小县城或者省城,还不如直接去京城呢,一家子可以在京城工作,生活。
姜爱菊却摇头道“沫沫,我和成林和你,以及秦天都不一样,我们就算能上好大学,以后呢,留在京城生活?家里老人咋办啊,我和成林商量了很久,我们最远就想在省城待着,如果工作能留在省城就最好了,这几年我们攒钱在省城再买个房子,把两孩子户口也转过来,想家里人了,我们坐六七个小时的汽车就回来了,要是去京城回来一趟都不容易,而且大城市,没那么好混的。”
姜沫沫听了之后也不在劝了,记得她大学毕业留在海市有个七八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她赚了些钱,工作也稳定了,每个月最起码有个三万多的收入了,但是在海市那样的地方买房还差一点,所以中有种飘着的感觉。
记得后来同学聚会,原来班里有三十五个人,外地的有二十七个,后来毕业留在海市发展的有十七个,七八年下来,截止到那一年的聚会,外地的同学剩下了七个。
而这七个人其中有三个找了本地的海市人结婚有了住房就留了下来,剩下四个找的是和自己一样是外地的对象,还在苦苦挣扎。
而其中二十个回到自己老家发展的同学都混的特别好,房子和车子早早的就有了,每年还有闲钱可以出去旅游,有余钱买首饰什么的。
大城市立足生活不易,出门就要花钱,吃喝拉撒住,每一样都要算计。
所以姜沫沫并没有劝着姜爱菊和胡成林来京城生活,也没有许诺,自己有房可以帮助之类的话,就算有房了,孩子谁照顾,上大学四年期间不赚钱,养孩子这一笔钱呢。
离家近就不一样了,有急事了,父母可以过来帮忙,回家也方便,二线城市消费也低,可以把学校的补助省下来,养孩子就有钱了。
姜沫沫带着小丑丑去各家都坐了下来,姚家姥爷姥姥生活都挺好的,只姜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看着不是很得劲,吃饭也不多了。
姜奶奶似是有感应,时时刻刻都守在老爷子的身边,吃饭喝水都盯着,姜沫沫私底下问了下姚花枝,这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姚花枝摇头道“没生病,就是年轻时候干活干得多,劳了身体损耗也就快了,你爷爷今年都七十四了,在咱们村,这算是高寿了。”意思是让姜沫沫想开点,老爷子看着精神头估计日子也不会太长。
于是姜沫沫就在这边多住了些日子,一直到一月份成绩下来,这才带着孩子们回去,姜耀祖留下了,毕竟是二房的男丁,最近这些日子,姜二河意思,让他给姜爷爷端茶倒水,伺候在床前,尽尽孝。
下午到家,赵大姐正在蒸馒头,开了门,让几人进来之后,就忙去拿了抄回来的成绩单,姜沫沫五科,四百七八十分,秦天四百八十九,姜耀祖四百三十二分。
这分数,足够可以上京城的水木大学和华大了,没啥可犹豫的。
而且三人就是这样报志愿的,现在要做的就是等通知书。
姜沫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