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赵云立功(1/3)
董卓军大胜,诸侯联军之一的孙策军,元气大伤。
作为副盟主的刘正,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大局。
袁术胸无大志,只要得到了他的认可,全心全意的支持兴汉军,那都不叫事儿。
鲍信是袁术的铁杆小弟。
袁术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三家召开了碰头会议,商定攻打汜水关的具体方略。
刘正带着郭嘉,陈到;袁术带着李丰,纪灵;鲍信则是孤家寡人。
三人坐在临时搭建的凉亭之中,身后分别坐着,各自的文臣武将。
郭嘉拿着一个笔记本,以及一支硬木碳笔,这是顾家书局转行之后,衍生的新兴产业,由于铅笔制作技术的缺乏。
顾家书局的高工们,居然自作主张的把铅换成了木碳,采用粉碎压缩技术,把木碳粉,制作成直径为一毫米的细丝,外面裹上硬纸外壳。
为了削笔方便,半自动削笔刀应命而生。
当顾家书局,把纸碳笔推销给兴汉军的时候,刘正大笔一挥,正式以“铅笔”给纸碳笔命名。
郭嘉手中拿的,正是第二代产品,外壳上印的是——“蔡邕校书”的连环画。
李丰拿着狼毫笔,左手上方的桌案上,摆着砚台。
在砚台里面,已经磨好了墨。
面前平铺着,一张精致的丝帛,据说是用来记录文字用的。
刘正曾经说过,在一个昔日的梦幻国度,流传着一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现在看来,记笔记已经成了,文臣谋士的标准配置。
用文字记录会议内容,已经成了一种时尚。
郭嘉把笔记本,放在大腿上,然后开始了谈话。
袁太守,鲍大人,侯爷:
华雄猖狂,联军有目共睹。
先是贼将胡轸,不顾道义,联军大将鲍韬,无辜被害。
再有华雄逞凶,不仅用阴谋诡计,害了骁将俞涉;还火烧南山,迫使孙策军,无营可归。
联军西向,大义未张。
竟然先遭遇了,连番败绩。
若是咱们,再不振作起来。
只怕会令联军的,军心士气,严重受挫。
为今之计,兴汉军,只能合纵三军,共讨华雄。
郭嘉的话音刚落,负责外围警戒的马超来报。
马超说:“侯爷,二位大人:孙策带着周瑜,营外求见!”
刘正想了想,就对袁术说:“四师兄,你的意见呢?”
袁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着鲍信。
鲍信说:“我明白,一切都以讨董大局为重,不会故意刁难他们的,更不能坏了联军的大计。”
鲍信已经报了一箭之仇,当然是乐得大方。
毕竟跟鲍信军,有过节的,是刘备军。
孙策军,只是误纳了刘备军,这才代人受过而已。
袁术回过头,对刘正说:“既然鲍老弟不介意。七郎,就把孙伯符请进来吧!”
袁术的想法是——三千孙策军,虽然没有什么大用,但是孙策勇武,周瑜多谋。
用好了,绝对是联军的,一大助力。
稍顷,孙策二人进入亭中。
袁术命人加座。
孙策二人,对号入座之后,质问袁术——为什么见死不救呢?
袁术没有回答,直接说:“孙伯符,本太守命你:点齐人马,去汜水关下,搦战华雄!”
周瑜忙打插说:“袁公,孙策军只是友军,而非部曲,这一见面就发号施令,难道这就是,袁术军对友军的态度吗?”
袁术看着孙策,阴阳怪气的说:“是嘛,我以为你们不知道呢?”
既然是向友军请援,有亲笔信吗?
更何况派一个无名小辈,大呼小叫的,到军营门口吼上一嗓子。
空口白话,就想要友军出兵。
知道的,还会说袁术军重信义!
不知道的呢?
还以为袁术军附骥孙策军,唯长沙太守之命是从。
要是世人以讹传讹,袁术军又该如何自处呢?
周瑜无言以对,毕竟当时情急,又恨刘备三兄弟背盟,这才顾虑不周,引起了友军的误会。
怪不得兴汉军,也只出动校尉陈到,也是怕让世人误会——孙策军,才是事实上的盟主。
刘正说:“诸位,孙策军既然来了,咱们得从长计议!”
军议重新开始,郭嘉将四家联军,目前的困境,重新复述了一遍。
周瑜接着发言:
联军士气受挫,各部多有折损,唯独兴汉军,仅折兵士三人。
不如来日兴兵,就由兴汉军打头阵。
周瑜的话音刚落。
李丰接着发言:
兴汉侯名声在外,兴汉军更是百战雄师。
如今华雄猖獗,三家受挫,若是再败,联军就会万劫不复。
兴汉军的虎威,是时候向董卓军,展示一番了。
也好让联军上下,见识见识兴汉军的威风!
刘正问:“四师兄,鲍大人,孙太守,你们也是,同样的想法吗?”
袁术也想看看,传说中的兴汉军,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于是他就,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李丰的观点。
鲍信唯袁术马首是瞻,也赞同兴汉军出战。
孙策绝对支持周瑜,也认为其他三家,不宜再战。
郭嘉说:“侯爷,既然兴汉军,众望所归,咱们就应了吧!”
刘正点了点头,对袁术三人说:“四师兄,两位,明日兴汉军出战,还请大家出兵,观敌瞭阵!”
刘正也怕,有人会背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