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返回(1/2)
在得知孙凤带人直赴齐国后,武安邦也明白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青州黄巾二次起义已经接近尾声。
武安邦相信以孙凤和管亥的威望自然能让大部分黄巾士卒投降,至于剩下那些顽固不化的敌人自然也无法威胁到当地的官兵、世家大族,更别其他州郡了。
不过为了防止万一,武安邦还是让闫柔带着骑兵以及北海郡提供的粮草去齐国绕一圈,顺便和临淄的那些人打个招呼,好让他们知道是谁救了他们,承了谁的人情,为之后的利益分配也打下一些基础。
然后武安邦又派出五千士卒北上乐安郡,协助武安国稳定乐安郡的局势,根据乐安郡传来的最新消息,武安国也从东莱郡又调了两千人通过水军前往乐安郡,这样一来,乐安郡就有接近两万名士卒,相邻的齐国还有闫柔统帅的近三千骑兵,在不攻城的情况下也足够了。
又留下了五千士卒驻扎在北海郡城外,帮助孔融稳定局势,以及防止齐国的黄巾叛军跑到北海郡来,要知道此时孔融和王修的军队也勉强刚刚够控制北海的局势。
武安邦帮助孔融的原因,也是考虑到双方毕竟没撕破脸的情况下,在占了对方不少便宜以后,也不能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不好的名声,所以给了对方一个甜枣聊以安慰。
至于武安邦本人,已经带着上万士卒、两千骑兵以及六、七万名“自愿”加入壮武郡军队的士卒赶回壮武郡,其中近三万人是原本张饶部下的黄巾士卒,剩下的则是北海郡被抓的壮丁和家属。
按理还有更多,毕竟北海城以及附近有十几万人口,孔融当初跑掉的还不到上千人,但很多壮丁见城被攻破后就跑回家变回良民,所以这些被抓到军营的也算是壮丁里运气比较差,或者脑袋不灵活的铁憨憨,这也是武安邦招收他们的原因。
当士兵基本都是听话的好士兵,即便不当士兵,那也是良民。
原本武安邦是打算亲自率兵前往齐国,见一见孙邵、刘繇、太史慈他们,因为在北海城破后,北海的世家豪族话语权已经不足,而控制东牟的王家在见识到壮武郡、东莱郡联军以后,也会比较老实,也就剩下临淄这些人还能够影响到武安邦最后的利益分配。
不过武安邦思索了片刻后,还是决定先返回壮武郡,相比较战后利益分配,这种自己多拿一两个县,或者少拿一两个县,看似很重要,其实并不太重要利益上,还是壮武郡那边的几件事情比较重要。
首先便是郑玄郑大家的事,当初孔融上任,郑玄居然把以及来到壮武郡的自己的大舅子张逸,以及其他几个门生推荐给孔融,其态度变得有些模棱两可。
不过现在郑玄在夷安县县令赵商的帮助下,带着弟子避难到壮武郡,虽然赵商是郑玄的徒弟,但更是武安邦的家臣,而壮武郡也是武安邦的治下,所以郑玄必须也肯定会表示一下,毕竟武安邦之前也多次派人上门求过人才。
这一次武安邦在战役还没结束的时候,就亲自赶回去拜访郑大家,会显得更加有诚意,到时候准备表示一下的郑玄也必须拿出自己的看家弟子,这样也才能显得有诚意。
所以,单单是郑大家门下的得意弟子,在武安邦看来就比一、两个县的控制权要重要的多,当然前提是武安邦已经得到了一个郡的控制权。
这样一来,两郡之地,或者很多的地盘,让勉强管理现在壮武郡的中级文臣的郡丞罗达和半路出家的郡尉武丰必然捉襟见肘,因此也更加需要更高等级的文臣来处理武安邦治下的政务。
另外就是对于东莱郡孙凤部黄巾以及武安邦带来的降兵,加起来可能大几十万饶处理,甚至济南、乐安的黄巾信徒更是上百万,要知道壮武郡也就八十多万人,壮武郡城算比较繁华,整个郡城也才二十多万人。
虽然古代基本是靠人力代表国力强弱,但有时候人多并不是好事,就像这样,这大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对于壮武郡来,一个处理不慎很可能是可以摧毁壮武郡这几年发展成果的毁灭性灾害,而不是福利。
而且势力扩张太快的话,很容易导致根基不稳,特别是武安邦麾下人才并不多的情况,所以武安邦宁愿少要几个县城,也不想因为人才不够,导致所有地盘陷入发展停滞,甚至是倒腿恶果。
所以武安邦回去除了见郑玄以外,还要找专业的玩家团队协商如何规划壮武郡未来的发展情况,甚至还有一个,那就是和东牟郡的王莹进行磋商,现在北海郡百废待兴,自然无法撑起东牟郡的贸易往来,甚至世家人情上还会拖累东牟郡。
而此时就看东牟郡是继续呆在青州世家阵营还是决定抱住新的大腿,哪怕是前期减少一些家族的利益。
……
在提前通知了壮武郡玩家们先规划出一片临时容纳降卒的区域后,武安邦便让葛福强带着降卒前往目的地,而自己则带着武荣和亲兵去拜见郑玄郑大家。
即便武安邦可以靠着身份和战斗中的贡献,稍微不把孔融这个世家代表放在眼里,但是面对郑玄时,却不能因为郑玄老矣,且寄己篱下,就不把郑玄放在眼里。
毕竟郑玄的身份很简单也很重要,那就是汉末声望最高那个的大儒,没有之一,不想孔融掺杂了一些其他的因素,所以武安邦不尊重郑玄,那就是不尊重汉末的儒家学子,也基本等于和谋士文臣们拜拜,甚至已经投靠武安邦的n也会一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