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下天山(1/2)
解忧给徒弟们讲要下山。
解忧一要带徒弟们出来历练,二是要将记名弟子沈飞扬送回雪山派掌门燕未然手中。农历五月初一日早上七点,解忧将四名弟子一起叫到双华宫内的典礼堂。
解忧在前方坐定,四名弟子在解忧对面站成一排。解忧说道:
“经过这么些年大家的不断训练,武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它方面也有了成长,今天我将和你们下山到天池购买一部分生活必须品,顺便看看那里的风光,同时对大家也是一种历练,一路去来,不能惹是生非,不能随意说出我们的来历,我们在天山的练功服不要穿出去;
“另外,受雪山派掌门燕未然的和已故好友沈浪委托,沈飞扬到我处已经一十三载,他已年满十八周岁,我天山派也让他打好了部分武术基本功,今天他就要回去了,回去后,要和雪山派的所有同派同宗人士团结一致,自己要身正,对雪山派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物。
“当然,以后,有什么为难之处,你们几师兄师姐也要帮助才是,大家谨记。”
对于自己的身世,沈飞扬已经了解了大概,现在要离开师傅了,想到自己的悲惨身世和师傅、师兄弟、师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他忍不住落泪,立即噗通一声跪在师傅在面前,哽咽说道:
“师傅,弟子记住了!感谢师傅这么多年的教诲。”
说得师傅解忧也泪潸潸了。解忧将头别到一边,强忍泪水,挥了挥手道:“出发吧。”一行六人带着简便的行礼,从天都峰东北方向,顺山脊,沿一条他们天山派内部才知道的山道,急驰而下。
三天后,在天都镇通往天池的官道上,六匹骏马四蹄飞扬,飞奔而去,一路尘土飞扬,旁人睁不开眼。
马上六位骑士,背上都斜背着一个长长的布囊。
第一匹是白马,上面是一条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汉子,打扮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两道剑眉看一去显得特别有精神,这是天山派此次下山的大弟子海中生;
第二匹马是枣红色,上面的骑手是一位二十来岁的粉衣姑娘,瓜子脸,只是脸绷得有点紧;
第三第四匹马都是浑身黑色,身上没有一根杂毛,前面一匹上面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后生,中等个子,穿一套蓝色衣服,最打眼的是高耸的鼻梁,嘴角始终带着自信的笑容,这是天山派此次下山的解忧的三弟子沈飞扬;
紧跟在他后面的这匹黑马上是一位十五六岁的英俊后生,虽然一脸稚嫩,个子却不矮,看起来应该会超过一米八的身高,全身都是黑色的服装,那张本来就白的脸显得更加白嫩了,只是略显忧郁,这是解忧大师的最小弟子董七郎;
第五匹马体型略小,是一匹五花马,在这个骑行队伍中,最不守规矩,一会儿冲到前面去,和最前面的骑手说上两句,一会儿又慢下来,和最后面的骑手开上两句玩笑;
在这个队伍最后面的是一位五十开外的男子,国字脸,不胖不瘦的身材,最扎眼的是半尺长的黑色胡须,座下是一匹高大的酱色骏马,他随时在观察队伍的情况,慢了就吆喝一下,前面的快了,他就抽上一鞭,酱色骏马四蹄一翻,又追上去了。
这支骑行队伍在前进过程中,引来了不少路人的侧目相望。不几日,要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了,六人找一个地方住了下来,问清了前往天池的道路和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将自己的六匹马寄存好,预付了房费和寄存马匹的费用,第二天出发到乌鲁木齐市。
第二天当天,一行六人就到了天山天池,先找一个住宿地,师徒六人逛了一会儿,找到一家挺清静舒适卫生的客栈——清风客栈住了下来。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在乌鲁木齐东北一百公里,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湖面海拔一千玖百一十米,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面积中点玫平方公里,南北长三点五公里,东西宽0点八到一公里,最深处一百0三米。
湖水清澈,晶莹如玉。湖滨云杉环绕,雪峰辉映,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有"天山明珠"盛誉。天山天池风景区以高山湖泊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
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蒙古语“博格达”,意为灵山、圣山,海拔达五千四百五十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在两峰之下,有一条因冰川融化而慢慢形成的水流,水旋路转,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河水湍急,浪花飞溅。
在天池大海子西北,有一圆形湖泊,名曰“西小天池”,海拔一千六百米,古称玉女潭,湖水由天池大坝西南渗漏,以瀑布形式注入潭中,并泻入三工河。池周围有云杉环绕,瀑布如练,水面呈蓝绿色,环境清幽。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从天上流下来就成了“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正对面,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
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为“醴泉洞”,此处,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又称"隐乳洞"。泉乳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似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
定海神针,为一株生长在天池大海子北岸的古榆树。郁郁葱葱,枝叶繁茂,相传为王母娘娘的金簪在制服恶龙时插在此处化成的,无论天池水位怎样上涨,始终淹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