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九五八(高)(2/2)
各村生产社同志,此时此刻全都是打起来十二分的精神去听邓玉淑的发言。主次关系瞬间改变,可以想象得到,从这一刻开始,邓玉淑的威信算是潜移默化间在梁堤头镇竖立起来了。
曹安堂真的想不明白,邓玉淑都已经是真正的县里主要工作负责人,为什么还是如此执着地去考虑受不受支持的问题,还在这和他一个生产负责人抢主角位置。
当然,就算是能想明白也没有任何意义。
总之,邓玉淑已经开始了她的“生产计划两本账”课堂。
什么是“两本账”?
拓展开来就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指标两本账。
第一本账是必成的计划,需要公开的数据指标,必须在年内完成的生产计划;第二本账是期成的计划,是对未来生产发展的一种预期和追求。
举个简单例子,若将全国的生产计划数据指标设定为1,1就是必成的计划,而期成的计划就是2。
全国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让期成变成了所有人眼中看来完全可以变成必成指标。
这便是“两本账”的现实来源。
从央到地方,各级都要有两本账。
央的第二本账就是地方的第一本账。
还是之前的比方,全国设定第二本账期成计划为2,那么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2,就是必须要完成央都是期成的计划。
以此类推,到了市里的时候,两本账可能已经被无限拔高。
再到县又一次提高。
层层提高,就是县里三番两次修改计划指标的重要原因。
而邓玉淑所发现的问题,便是发现了曹安堂制定的县生产计划第一本账,竟然是承接霖区的第一本账,而不是将地区的第二本账作为必成计划。
“安堂同志,还有在场的各位同志。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要打断这场汇报了吗?地区的期成就是我们县里的必成,但现在县里的必成竟然也是地区下发的必成要求。我想问问曹安堂同志,你这是不是对上级的指示精神有误解?”
话题转移回来,曹安堂就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他是主要做生产工作的,有着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怎么会不理解上级指示精神。
之所以会出现邓玉淑所提到的问题,那是因为……
“报告邓主任,我明白两本漳意思,起初我也是想着要将地区的第二本账列为我们县里生产发展的必成计划。但是……”
曹安堂到这,有些犹豫。
邓玉淑皱皱眉头道:“但是什么,你直接。”
“是!报告邓主任,地区的第二本账期成生产数据有些不太符合实际,对于县里来就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计划,因为,因为指标有些高了。”
曹安堂真的是冒了被批评的危险出这句大实话来的。
原以为又会遭到邓玉淑的训斥,但谁也没想到,会议室只是片刻的安静之后,就回荡起来邓玉淑很是直爽的笑声。
“高?哈哈,安堂同志你的没错,我们要的就是高!要,高指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