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互市的警报(1)(1/2)
边镇与蒙古的互市,历史悠久,双方各取所需,可这样的互市,与朝廷的政策,有着莫大的关系,自万历年间以来,因为努尔哈赤起兵反对明朝,这种互市基本上停止了,特别是努尔哈赤出兵征服了蒙古各部落之后,基本上听不见朝廷说到互市的事情了。
互市首要的生存条件,是双方能够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公平的交易,缺乏了这个基础,那就不是交易了,因为后金鞑子的强大,这些年以来,蒙古各部落跟随后金军队,深入到大明内地进行劫掠,轻易就得到了财富,哪里还需要进行互市。
后金和蒙古的生产技术是非常落后的,不管是粮食产量,还是冶炼技术,都不能够和大明比较,所以他们缺乏的东西非常多,粮食、铁具甚至是兵器,虽然不断侵入大明朝的内地,可包括后金的皇太极在内,对大明朝是非常崇拜的,内心里面承认,大明朝是繁荣进步的,是代表了富裕方向的。
从这一的形势来看,似乎互市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可不尽然,蒙古各部落贫富差距悬殊更大,部落首领拥有很多的财富,可下面的普通牧民,除非是加入到军队中间,否则也是穷的叮当响,他们没有在权贵阶层的眼睛里,也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这一层的农牧民,需要进行互市,通过马匹等换取粮食,所以说,私下里的互市还是存在的。
这种互市的风险很高,没有保证,说不定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强抢甚至是杀人的情况,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尽管出现了诸多不安定的情况。可互市还是顽强的生存下来了,因为有人需要。
互市的利润是非常巨大的,举个例子说,蒙古的骏马,在大明各地,每一匹的价格。最少也是五十两白银,好的骏马,甚至超过百两银子了,按照粮食折算,五十两白银可以购买一百石以上的粮食,陕西一带的粮食价格高,大米小麦都是五钱银子一石,但是在互市的交换过程中,三十石左右的粮食。就可以换到一匹骏马。
铁器的价格更高,蒙古部落的农牧民,根本不懂冶炼技术,完全依靠从大明购买这些东西,有些条件差的农牧民家庭,根本讲究不使用铁锅,依靠天然的烧烤,弄熟牛羊肉。因为大明文化的入侵,条件好的农牧民家庭。早就开始使用铁锅了,这肯定是影响到了诸多的家庭,所以说,铁器的需求是巨大的。
还有兵器,这是禁止交易的,不过私下里的交易。鬼才知道。
存在这些巨大的利润,也就存在交易,朝廷无法禁止,驻守的边军,甚至参与到交易中间。共同来分一杯羹。
苏天成已经了解了这些情况,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暗线收集起来的情报,充分展现了陕西边镇的互市情况,这里面,秦王、瑞王和韩王就占有份额。
总体来说,互市大体在边军的控制之下,但因为边军的孱弱,根本不能够有效的保护大明的老百姓,由此互市出现的恶**件,层出不穷,一些加入其中的小商贾,甚至因此送命,你大明朝的边军能够发现其中的商机,蒙古部落的首领也不笨,照样可以发现其中的奥妙,在互市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蒙古部落的军队,也就是蒙八旗,边军根本不是蒙八旗的对手,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这种情况,目前出现了微妙的转变。
无他,江宁营来到了陕西。
江宁营的威名,已经传入了蒙古,阿济格率领的十万大军,进入大明内地,与江宁营产生碰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就连皇太极,也开始注意到江宁营了,加之江宁营刚刚进入到陕西,立马就歼灭了十万流寇,这就更加促使蒙古各部落注意了。
当然,这里面的重点,还是皇太极下达的命令,满洲八旗和蒙八旗,没有接到命令,不准轻易进入关内,以免遭遇到江宁营,造成重大损失。
可这样的改变,也不是很明显,毕竟蒙古各部落,充分感受到劫掠的方便,只要出兵进入到大明境地,就可以四处抢劫,大明的边军,不过是摆设。
临近春节了,谁都是要过年的,这个时候,也是抢劫的最佳时机。
苏天成还在思考如何的开展互市的时候,就接到了边军传来的告急。
原来,眼看着春节临近,一年一度的劫掠时机成熟了,蒙古部落的首领,组织了军队,开始进入到宁夏左中右卫、榆林卫驻守的地方,劫掠财物,俘获人口了。
边军的奏折和暗线的情报,全部都放在案桌上面,苏天成看了好多遍了,他一直在思索,是不是出兵,狠狠的打击一下蒙古部落的嚣张气焰。
暗线的情报非常的详尽,这次到边关骚扰的,是蒙古的锡伯族和达乌尔族,这两个族,在历史上的名气是很大的,顺治和康熙年间的时候,锡伯族组成了锡伯营,达乌尔族组成了索伦营,两个营是大清最能够打仗的营,战斗力超过了满洲八旗,成为了清兵的骄傲。
只不过现在这两个族,还没有形成很强的战斗力,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蒙古的各部落,基本上被皇太极收复了,已经成为皇太极辖下的地方,蒙古能够打战的部落,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区,以前隶属于袄儿都司,时至今日,他们早成为了大明边军最大的威胁,锡伯族和达乌尔族,就集中在这里。
蒙古的农牧民,自小就生活在马背上,他们的骑术精湛,骑兵有着强大的战斗力,行动迅速,明军面对蒙古骑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