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总有人盼着天下大乱(1/2)
太阳逐渐落下,大同镇城的战斗也已经进入到白热化。
参将石永贞没怎么经历阵战,可毕竟是将门之后,他本人虽然害怕的要死,却还是选择钉在城墙上动员死战,这就是对士气最大的鼓舞。
守城的明军兵士也都知道城破是什么后果,就算是为了城中的家人,他们也要拼命抵挡西虏的攻势。
毕竟这是在关内,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各路援军肯定在向大同镇城方向驰援。
蒙古人的战斗力毕竟不如建虏,何况他们又都是轻骑入关,没有准备什么重器械,携带的干粮也不多。
论兵员素质,明军以卫所兵为主,蒙古人的部族牧民也好不到哪去,真正精锐的也就是林丹巴图尔本部的那些人马。
平时放牧,战时为兵的各部族牧民,无论作战能力还是装备上,都远远不如卫所的明军兵卒。
得益于军器司的成立,更因为朱由校的严令,九边卫所兵早在天启二年就全面淘汰了原本的旧装备。
为补足九边积欠的军饷,朱由校曾下发严旨,一体整顿九边军务,成效在今日方才逐渐显现。
为整顿废弛已久的九边军备,为全国做出表率,一改往日糜丧风气,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二年底,九边重镇累计扩充新军四十七万,每岁给饷达数百万。
补足军饷以后,朝廷又大规模扩充军器司,各地星罗棋布的工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批量生产崭新的制式盔甲和刀枪,对九边军镇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革新。
攻城的蒙古兵惊讶地发现,现在就连一名普通的九边士兵,都套着特制的棉甲、棉衣,配备着崭新的腰刀和长枪。
虽然这只是一般士兵的普通装备,可现在这个时候,要让每一名士兵都配备这样的装备,依旧令人无法想象。
山陕总督朱燮元才到太原没多久?城内的事情还没处理完全?对大同的军备根本没来得及插手。
可以预料,朱燮元整顿山陕军务以后?其余的省份必定也会相继开启同样的军务整顿行动。
整顿军务?一般伴随着大规模的扩军和裁军,军饷和军械也要更新换代?这对朝廷财政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但朱由校明白,这势在必行!
大同镇作为九边重镇之一?尽管军备废弛多年?但其兵士的作战能力在各路明军中也属于极高的水准。
这样的卫所兵,对付八旗兵可能会被吊打,可是同样人数下应付攻城的蒙古兵,却是丝毫不虚。
更主要的是?林丹巴图尔此回入寇大同?是打着“闪电战”的心思,根本没作长足的准备。
时间拖延得越久,明军各路的援军越容易赶到。
换句话说,现在虽然是明军处于劣势,但蒙古人自身战斗力并不是很强?战局有可能在瞬间就会被改变。
“扔,给老子往下扔!”
“看哪儿呢?下边不都是人啊,随便砸?一砸就是一大片!”石永贞拎着满是血迹的雁翅刀,巡视在各个城楼之上。
现在的他?仿佛全然忘记了心中对蒙古人的恐惧。
因为他知道?恐惧是没有办法帮助自己活下来的?要想反败为胜,只能靠自己。
就算战败了,也要留一个英勇殉国的壮烈美名,这是一名将门子弟最后的执著!
守城的明军兵士,一个劲儿的向下扔滚木,砸巨石,不少人还整齐地释放火铳,一排排齐射,射得云梯上的蒙古人人仰马翻。
蒙古兵一个个惨叫着跌落下城,但很快又有更多人拼命攻上来,远处的大批骑兵还在兜着圈子齐射。
而城里,已然是乱了起来。
早对旧制不满的失败人士们,巴不得城内早些大乱,好能打破朝廷和有司对地方的约束,好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随着蒙古人攻城,一批批巡逻官兵被紧急调往城头,这样的机会来了。
他们冲出家门,冲到街巷之中,逢人就打,见货就砸,三五个一齐拥上去,就能活活打死一名巡逻的官兵。
由于守城人手实在不足,石永贞迫不得己只能一直抽调巡逻的官兵,这也就导致了城中维持秩序的力量严重不足。
有司衙门差役和剩余官兵已经伤亡过半,放弃了城内大多数地区,逐步退守到将军府和马棚等一些重要地点。
城内官兵数量太少,根本抵挡不住越来越多的乱民闹事。
更让石永贞又惊又怒的是,有些乱民烧毁房屋,打砸哄抢商铺还不止,他们竟然叫嚷着要向蒙古人投降,聚众去争抢城门!
得知这个消息,石永贞声音都变了:
“杀杀杀!闹事的乱民,不论是男是女,不论有多少人,全都给我杀光!”
“你回去告诉姓刘的,不论他用什么手段,城破以前必须要保证城内不乱,不然,他就是最大的罪人!”
难受的是,石永贞也几乎被阻隔在东城上了,他的家丁往外冲了几次,都是杳无音讯。
一名刚刚派出去的家丁冲回来,却是少了一只胳膊,哭道:“将军,小的无能,乱民太多了!”
石永贞蹲下来扶起这名家丁,直至看着他咽气,怒火中烧,怎么会有这么多乱民?他们难道不知道蒙古人破城意味着什么吗!
可悲,可悲啊!
自己堂堂一个留守参将,现在居然连下令调度的人手都派不出去了!
负责城内治安的部将是石永贞的亲信,唤做刘冉,他手中握着佩刀,逃到将军府里,脸色黑得难看。
这怎么办,城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