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夏国四方(1/2)
现在夏国海军的三艘战舰完全的变成了训练舰。
等开工了的三艘运输船建造完毕后,对水手的需要就会有很大的缺口,所以为了预防这样的情况,杨松下令给李宝,让他训练水手,培养军官!
李宝接令后,马上在国内挑选人员,特别是会水性、出过海、有经验的人,没有那一个是被他放过了的,至于军官,只能继续培养现有的水手、低级军官。
民间招来的人手还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胜任普通船员的岗位,但军官完全不一样,特别是舰长、船长这样的重要岗位,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干不了这个的!
所以李宝才只是培养原来的低级军官、水手,因为他对这些手下都有很深的了解!
舰队北上探查的计划一再打断,这也让杨松很是无奈,幸好现在夏国没有发现海外的敌人,所以对海军没有迫切的需求。
也正因为如此,海军在夏国好像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角色一样,存在感非常的低,也幸好杨松知道海军的重要性,没有像古代的统治者一样,没有就一把火全给烧了!
而且海军也立下过功勋的,海外的各个资源丰富的岛屿,摸清了近海的海况,培养了一批水手、船员等等。
所以也没有那个官员敢抱怨海军对资源的占有量很大。这个很大可不是一点点的大,而是以夏国的国力来衡量的。
造船的工人、造船的物资、海军的高工资、出动一次的海量物资补给……这些消耗可一点都不小!
现在的海军真的完全的偏离了“主业”,干起了‘副业’,不是当做运输船,就是当做了训练舰!
就算如此,东边的海域,也已经算得上是夏国的后花园!
……
夏国的南方荒原。
自从守卫营在这片荒原上‘狩猎’过后,就变得更加荒废!
野兽肆虐无忌,野草疯狂生长,要不是因为这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十足,这里早就有了燎原之火。
再往南,气温变得更加炎热,雨水也更多,看地图,好像已经进入了热带!
除了战争时期外,从未停息的探查,也让夏国对于自己所在的位置越发的清晰起来。
南方除了这广阔无比的荒原外,还有一条条的水系,整体来说,只有一条主要的干流,一条纵跨南北的大河,准确的说,是从东南往西北方向流动的一条大河。
这条大河的发源地来自更南方的雨林,这片雨林及时从外面看去也是异常神秘,按照骑兵的话来说就是:看一眼就知道了,这是千万不能进去的地方!
搜查了整个荒原也没有发现那些逃跑的土著,估计这些剩下的土著全都跑进这片雨林了!
杨松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只是在地图上标注了一番,便不再关注,这些原始的土著应经对现在的夏国造不成什么危害!
他只是看着这片荒无人烟的荒原,思考着,预计着在这里要盖几座城、设立多少县镇、要多少百姓才能利用起来,利用起来后,大概又能开拓出多少田地,收获多少粮食!
反正这片荒原已经被他划进了夏国的版图,虽然里面一个百姓都没有,面积也不知道比现在开发了的要大多少倍!
系统显示的领地范围已经达到五十万平方公里,但实际上,现在的夏国已经利用上的土地只有十多万平方公里,就这还包括了天堑关、中心镇以及整条通道。
而南方的荒原就大得多了,经过杨松的简单估算比对一下,这片荒原竟然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算上海外岛屿、不算海域,总共加起来,那就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达到了四分之一个以前的华夏国!
就算有这么大的土地,但却没有什么用,总人口堪堪达到十万人的夏国,还没有以前的一个县的人口多!
这是多么的地广人稀呀,就算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十万人,每人都可以分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了!
一个人五平方公里啊!不是五平方米,算成亩,一个人就是可以拥有七千五百亩的土地!而夏国对于个人田亩的上限规定就连这个数字的领头都不到!
这都让杨松想废除土地上限的规定了,但他转眼一想,现在是不够,以后就说不一定了,特别是拥有了蒸汽机技术以后,所以他还是没有废除这个规定。
……
夏国现在的主要活动范围的西方,也是荒原的西北方,就是那一大片的森林。
这片森林给夏国提供了非常多的木材,上到几百上千年的巨木用作造船龙骨、建造宫殿的支柱,中到橡木、檀木这样的实用木材,下到生活做饭用的木材、木炭,全都有这片森林的贡献!
可惜的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繁茂的森林,拥有着危险的动植物,地势也非常的复杂。
所以探查活动根本不敢深入,也就让杨松不得而知后面的世界!
北方就是完完全全的山区,矿产丰富,但开采、运输都非常不易,现在只能开采外沿的地方,还有就是长长的通道两边也可以加以利用。
不是有句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吗!这个通道能创造的财富可不是那么两三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特别是修建了天堑关后,就算连通了关外势力,也让夏国没了后顾之忧!
就像这次一样,关外势力与夏国敌对,只要有了天堑关,夏国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占据了主动权!
最终的结果以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