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三国人雄》

TXT下书小说网(txtdown.cc)

首页 >> 三国人雄 () >> 第32章阳明心学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txtdown.cc/203555/

第32章阳明心学(2/2)

家,那才算百花齐放。

儒家思想学派分为六派,李斯的小康派,孟子的大同派,鬼子的*****就是借用此学说。董仲舒的天人派,孟子荀子告子的心性派。荀子的考证派,司马迁的记篡派。他现在可没那能力去做这些,先要在儒家天人学说,为尊的时代取得一定地位才行。

邓艽问庞德公:“庞德公,为何治学”

庞德公:“修身养性,那文操公你呢?”

邓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庞德公这下被惊艳到了,这才叫鸿鹄之志啊!想到自己的志向有些惭愧,二人读书志向相差太运,一个做闲云野鹤,一个志存高远。

庞德公:“想不到,文操先生志存高远。大丈夫当如是!”

邓艽心想,开玩笑这千古名言还震不倒你。哼哼!

邓艽又问《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何解?”

庞德公:“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邓艽:“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於正者,为善之谓也。

夫是之谓格。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如意用於事亲,即事亲之事,格之必尽。夫天理则吾事亲之良知,无私欲之间,而得以致其极。知致则意无所欺,而可诚矣;意诚则心无所放,而可正矣。

格物如格君之格,是正其不正以归於正。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格物”“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

邓艽的一通说正是王阳明,对这句格物致知的解释。被邓艽借用,邓艽再问庞德公:“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解?”

庞德公:“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

邓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指出其中绝没有什么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儒家德化政治、顺民应天、开启民智思想的体现。

这句话被古人用来,愚民做依据。你看孔子他老人家都说了,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邓艽要想办教育开民智,必须从根源上反驳那些主张愚民的人。所以孔子的这句“民可使由之,可不使知之”就是最好的反驳理由。

两人谈的高兴尽是到了,第二日天明。观点不同意见相左,争得面红耳赤实属正常。学术就是这样,各有各的理解。彼此探讨学问才能有长进,邓艽常常要举例说明一下。庞德公也不得不佩服,邓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学识。讨论了一夜,二人脸上也不见疲惫之色。

两从天文说地理,从论语讲到中庸。由盖天到张衡的浑天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状态提示: 第32章阳明心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