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他们心中已经目无王法了第…(1/2)
黄锦现在很兴奋,因为现在局势的发展出乎他意料的顺利。
不需要复社成员去鼓动了,现在连东林书院也已经开始讨论这件事。
当今东南学术界有两大派系,一是复社,二是东林。
复社到底有多强?
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复社由以下社团联合而成。
云间几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江南应社。
复社的成员涵盖了南直隶、浙江。江西三个大省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要么是地主家的聪明儿子,要么是官宦家庭出生,也有穷苦人家出生的,不过极少。
真正的穷人,连吃饭都难,极少极少有钱供孩子读书的。
所以,这些人,每一个,在当地都有影响力,有的影响力大,有的影响力小。
但是他们团结在一起,组建成一个社团,能量就变得空前大了。
复社,年轻学子的代表。
那东林书院呢?
这个就更不必说了。
东林书院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在万历年间,顾宪成被罢官后,在无锡重建了东林书院,聚拢了一大批人前来讲学论道。
其本心是好的,顾宪成本人也是一位真正正直,为国为民的好官员。
不仅如此,东林书院之所以一炮走红,在东南那么瘦欢迎,也的确是因为当时万历皇帝干了很多操蛋的事情。
万历这个皇帝基本上将嘉靖皇帝和隆庆皇帝,也就是他爷爷和他爹的所有家底都挥霍了。
万历有一个特点,就是任性,干什么都极度任性,颁布政策完全不考虑底层的可执行性,常常搞得民怨沸腾。
后世有一句话说,明实亡于万历,也是有原因的。
许多正直的爱国的官员在朝堂上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只好在民间发牢骚咯。
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难吗?
没错,是保持初心。
保持初心最难。
人心易变,局势也是风云变幻。
整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随机和不确定。
东林书院也在这样的世界规则下。
人们并不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变化。
同样,东林书院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
从最开始的正直、不畏权贵和为国为民,到后来的偏执、疯狂,这种变化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
再后来,东林书院延伸出来的东林党,东林党不断膨胀,接纳更多人,鱼龙混杂。
到最后的群魔乱舞,已经完全偏离了真正的治国,而是全部情绪化的在骂人,谴责人了。
当一个国家的精英走上情绪化的道路,这个国家面临的是灭顶之灾。
没错,因为国子监案,崇祯敏锐的意识到了朝堂风向的改变。
沉默已久的东林党在复活,仿佛感召到了东南无锡东林书院的神圣召唤。
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已经成了北京和南京的权力博弈。
更准确的来说,成了皇帝和东南读书人的博弈。
东南读书人最擅长做一件事。
什么事?
先爬到道德的制高点,然后站在那里和你对话,你稍微不称他们心意,就用道德谴责你。
这就是大明朝扭曲的意识形态,可以说是致命的毒瘤,是必须彻底拔出的!
乾清宫内,崇祯正在听孙承宗和李邦华汇报中部军区最新的进展。
等汇报完后,崇祯才道:“让他们都进来吧。”
王承恩立刻出去传召。
不多时,大臣们都进了乾清宫。
乾清宫的氛围明显有些凝重。
崇祯道:“诸位跪了那么久,有什么话就直接说。”
钱龙锡说道:“陛下!南京科考已经被耽搁了,现在局势影响到我大明朝的国本,还请陛下立刻下令释放贡生,在南京重新举办科考。”
他这么一说,所有大臣都跪下来了,齐呼道:“请陛下释放国子监贡生,恢复科考,以正国本。”
崇祯站起来,平静道:“看来今日不将这件事说清楚,诸位是不打算善罢甘休了。”
众人道:“臣等不敢。”
“你们不敢!”崇祯突然怒吼出来,“你们有什么不敢的!你们都跪在乾清宫前,不就是在逼朕放人么!你们还有什么不敢的!”
“陛下息怒!”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道:“钱龙锡,朕来问你,你可知那三十三个贡生的名字?”
钱龙锡全身一震,心头微微一缩,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现在恐怕是要怼人了。
“臣不知。”
“你不知,你就敢带着人来让朕放人。”
“陛下,贡生都是国朝栋梁,只是一时糊涂,而且许显纯案已经水落石出,是董方奎杀的人,与其他人无关。”
“国朝栋梁?”
崇祯随手拿起一份密奏,扔下去:“那个叫刘宏的贡生毫无根据的抨击朝廷大臣,朕已经仁慈地饶了他一命,你自己看看他们刘家做的事情。”
钱龙锡紧张地捡起来一看,顿时神色僵硬。
“对了,贡生里还有两个人,一个叫李常肃,一个叫李常严。”
“来,再来看看这兄弟二人干了什么?”
又一份密奏扔下去,一边的韩爌捡起来看完,也是满脸震撼。
这李常肃竟然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