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恩威并施(1/2)
刘季何尝不知收编人马看似容易,可一旦有变便身死道消了,他在营帐内召集众军吏商榷收编砀兵之事,说是众军吏其实都是曾经的兄弟,唯一一个意外便是张良。
张良在太公兵法上可以说已经读出了一定的程度,在降字诀中提到过众多招降、投降、假降等,是和心字诀连在一起的学的。
商榷之后,曹参去调查这些兵卒的来源,周勃去了解这些兵卒平时均是怎么生活的,是谁负责训练他们的,夏侯婴则去打探这些兵卒为何愿意为秦卖命,樊哙则是去暂时整顿这些兵卒。
张良和刘季则是询问砀兵中的三类人,少年、而立、壮年,至于处于不惑年纪的兵卒几乎没有,很少。
这三类兵卒代表了各个阶层,刘季了解到少年主动当兵者居多,原因是无营生之计,没有收入来源,亦就是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当兵能给口饭吃,这个多是迫于无奈,毕竟谁也不愿意干掉脑袋的营生。
这到了而立之年的青年是不得不选,上有老下有小,在砀县找个稳定的买卖做不太容易,为大户佣耕所获工钱已不足以满足日常的开销,便选择了从军。
接近不惑之年的壮年者他们多是老兵,意思发生了变化,他们大多想靠着从军能改变自己一直被压迫的命运,按照秦的军功爵而言,他们立功杀敌越多获得爵位越多,那么这么爵位最令他们心动的就是可以分得土地。
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个是最为有杀伤力的一个原因。
刘季和张良询问完毕,各自内心皆在盘算,大概知晓了这些砀县子弟兵为何为秦卖命。
砀秦兵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属于少年和壮年,刘季和张良商谈道,“这少年之忧虑乃为粮可解决,这怀有改变命运之志的壮年该当如何?”
张良思考了一会,他觉得这少年从军者多数是无父无母,没有亲戚可依靠,自己又没有一个营生这才从军,对于这些人的安置则为无战时鼓励他们多去耕种,把收上来的粮比例多一些归他们自己所有,有战事则使用秦的军功爵调动他们继续作战。
这个需要做的就是把秦的军功爵进行完善和改制,这不仅能解决少年之需,亦能揭解壮年者之所想。
壮年之人儿子多成家,男丁多亦从军,他们一辈子苦于秦的苛税和繁杂的秦法,此刻没了牵挂便想借助从军来逃避这些秦之苦法。
张良便道,“废除秦法,以安其身,改善军功爵以明其志,分豪强恶霸之地为以安其心。”
刘季闻言忍不住点头道,“子房与吾想到了一处,比吾刘季想的更透彻,安其心最为重要。”
此次攻城把砀城的一些豪强武力亦给消灭了,这些豪强多为秦军勾结以此来巩固他们在砀县的财产,此刻驱灭了秦兵这些豪强亦连带着伤了跟。
既然已经伤根,不如分其地安其心,不过刘季思考了一会道,“分恶霸之地安民之心甚好,但如何分法,不宜让其觉之得来甚易,且很难分的均匀,吾等皆不了解砀县状况。”
张良微笑道,“去了解盘根错节的砀县沛公时间不允许,不如直接纳入军功爵,立功者可得这些田地,用秦之利,去秦之弊,但需防止因军功爵激起人的蛮兽之心,变成第二个秦,将斩敌首级数量降低,加入攻城先后,获敌之粮资多寡,俘获战车多寡……”
张良的这些言语令刘季听得有些痴迷,这不单单是一个军功爵了,简直就是一个全新的庞大体系,他坚决要求张良将此体系教予萧何,让萧何去扩展疏导这些利民利军的体系。
按照张良的意思不是斩下敌人多少头颅为衡量军功爵的唯一标准,加入了众多的其他考量办法,减少斩敌首级的数量。
毕竟单单以斩敌数量多寡来衡量很容易令兵卒红了眼,杀降卒,甚至有某些将领为了军功爵拒绝接受敌城的投降,令敌方守城将士不得不殊死抵抗。
攻城先后,拔旗多寡,截获敌军粮草,俘获战车几辆,还有捡获兵器盔甲等等皆纳入军功爵。
这么一来有的投降者只需交出铠甲、兵器即能活命,亦能立功,两全其美,这是刘季闻听之所以大喜的重要原因。
毕竟刘季是乡野人之子,是田野之子,最为理解底层人的心思,谁愿意做掉脑袋的买卖,能活人之命绝不可滥杀。
如此一来亦能实现张良曾建议他树立的反秦旗帜的核心意志,那便是与暴秦反其道而行之,打仁义爱民之师。
这天刘季将六千砀兵皆聚集在砀县之东,在一个空旷的地方他宣布了自己军队的军功爵,宣布了加入他沛公之军的前途,亦宣布了他的规则。
刘季道,“英雄休论斩敌首级数,登城者赏爵,拔敌旗帜者赐爵,缴获盔甲、兵器者赐爵,俘获战车者赐爵,能劝降者赐爵,能拔城者赐厚爵……”
言之最后刘季将能够协助攻城略地的方法给予了重赏,几乎可以连跳几级的。
根据刘季与张良、曹参等商榷的结果,暂时将他沛公之军的爵位分了二十等爵制,从第一级的公士开始,依次为上造、簪枭、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最后是二十等级的彻侯。
这些砀兵闻听这二十等级爵位,再听闻这获爵位的方法以及相应可以得到的东西,他们沸腾了。
砀兵多半不是秦人,听从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