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不宣而战(1/2)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宣而战
李鸿章出了宫门后,便迈着快步追了上来,两人并肩而行。“贝勒爷,为何愁眉苦脸呐?”
载洸苦笑了一声,“中堂大人这不是明知故问嘛。”
“贝勒之心,经天纬地,浩瀚缥缈,岂是平常人能参透一二。”
“中堂大人谬赞了,即便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再怎么清醒的头脑,放到这殿堂里,还不是一文不值?”
李鸿章淡然一笑,语重心长地说道:“在人生的战场上,清醒的头脑,犹如一把没有刀柄的利刃,虽然能制敌取胜,但是,也会让手握利刃的人流血。握得越紧,伤口就越深。
贝勒爷,在这烟雾缭绕的世道中,要想摸索出一条道路来,就得有愈挫愈勇的觉悟。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旷世之才,亦唯有坚韧不拔之志。唯有坚韧不拔,方能成就千秋伟业。只要百折不挠,总有一天,贝勒也能为天下人指明一条正道出来。
然今形势所迫,该松手时,还得松手,以免被手中的利刃反噬。否则,还没等到一展宏图的时候,自己的血就得先流干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越到关键的时刻,就越要沉得住气。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方能迎来曙光。”
载洸沉重地叹了口气,“跟他们说了那么多,有用吗?不到大难临头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本贝勒倒要看看,到时候,他们要如何自处!”
“即便是大难临头了,他们也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事态若是失控,大部分人也只会推脱责任。以贝勒的胸襟,不应该跟那些迂腐浅显的人计较,而应当立足于大局。”
“大局?我现在连话都说不上,谈什么大局?”
“一时失意,不代表一辈子都失意。总有一天,贝勒一定能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待到十万火急时,也唯有贝勒一人,能力挽狂澜。到时候,贝勒就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了。”
“到时候?还要等多久?等到日本人打到山海关,打进北京城来吗?到那时候,即便是朝野上下都幡然醒悟,又有什么用呢?”
“日本人想要打进中国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死,也得掉一层皮,贝勒只要放好心态,静待时机,会有希望的。”
载洸停下了脚步,仰天长叹说:“只怕,到时候,兵败如山倒,士气丧失,人心惶惶,再想重整旗鼓,已经无望了。
可怜我远涉重洋的将士们,怕是还未登上朝鲜,就已经命丧海疆了。”
“如果是雇佣英国船只,插的是英国国旗的话,老臣料想,那日本人也不会轻举妄动。”
“中堂大人要真这么想,就太小看日本人的野心了。据我所知,日本的伊藤博文内阁和国会正处于对立状态,在野党六派攻击政府,日本内阁此刻正面临议会的不信任案弹劾。
这时候,他们急需一场战争来挽救他们的政治危机,而对清作战,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此刻,日本政府寻找战争的契机不是一般的狂热。
日本民众也被军国主义洗脑,都在疯狂地求战,现在的日本,就是一只失去了理智的战争野兽,但凡有机会,都会迫不及待地扑上来咬一口。”
说完,载洸便自顾自地走了,留下李鸿章一人站在原地,转过身来,一脸茫然地望着远处紫禁城那一抹高耸入云的围墙。
七天之后,光绪在养心殿上,将兵部的急奏扔到了地上,一众军机大臣跪下下面,个个神情紧张。
光绪怒喊道:“日本小儿!无耻至极!竟然不宣而战!在丰岛海域,击沉我大清的运兵船!广乙号纵火自焚,济远号仓皇逃窜,英国高升号被日本击沉,船上的一千将士,竟然就这样命丧大海。这是大清的耻辱!”
翁同龢:“皇上,先前李中堂曾许诺过,雇用英国船运兵,插英国的旗帜,日本必不敢侵犯,可如今,英国的高升号竟然被日本击沉了,李中堂应当为此次事故承当应有的罪责。”
奕劻:“皇上应当赏罚分明,以振军威,此次事故,李中堂难辞其咎。”
光绪:“李鸿章,你该当何罪!”
李鸿章:“回皇上话,老臣先前说了,用英国船只运兵,只能达到让日本‘有所忌惮’的效果,并不代表日本绝不衅开自彼。
何况,那日道出此计,只是在众大臣定下了‘避免争端’、‘后发制人’的战略基础上,所提出来的最可行的方案,实属无奈之举。战场瞬息万变,岂能万事具料,即便是兵圣再世,也有失误。”
翁同龢:“李中堂要是力不从心,德不配位,就该让位于贤。”
李鸿章笑了笑说:“翁师傅倒是深谙兵法,如今与日开战,已经不可避免,不如老夫将淮军与北洋舰队交给你,让翁师傅前去前线指挥作战,老夫退居后方,为您管理后勤如何?”
翁同龢:“就怕你舍不得交出来!”
李鸿章:“只要翁师傅敢上前线,我李某就敢交兵权。”
翁同龢:“你……”
光绪拍了下桌子,“行了!现在是你们吵吵嚷嚷的时候吗!李鸿章,你这次的失误,朕替你记下来。现在,最要紧的是商议如何应对此事,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李鸿章:“回皇上,日本既已不宣而战,必定向我军发动全面进攻,眼下,最要紧的是往朝鲜战场增兵,以应对来犯之敌。”
“那你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