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特效公司(1/2)
;
无论是张楚雄,还是公司其他高层,都不像楚言一样,真正了解电脑特效技术的发展,对于未来电影行业的深远影响,但是,他们都相信楚言的眼光,因为他从未失败过。
此时此刻,楚言也无法向所有人描述出,未来在特效影响下,那些视觉大片给人带来的震撼,不过他相信,当明年《侏罗纪公园》上映之后,大家就应该清楚了。
如果说,在导演艺术和表演水平上,华语电影还有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的机会,那么在电影特效这个领域,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抓住机会,否则,就只会被越拉越远。
为什么楚言在此时,会急于推动旗下特效公司的建立呢?他从三个方面,向公司的高层们进行了说明:
首先,电影中的电脑特效运用,会越来越广泛,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像当初,乔治卢卡斯要拍摄《星球大战》系列的时候,还需要自己建立一家特效公司来进行制作,这才有了如今,电影特效届的霸主“工业光魔”的诞生。
时至今日,从好莱坞涌向工业光魔公司的订单,已经占满了该公司未来几年的日程表,可以说,如今高水平的电影特效制作,完全是处于供不应求的水平。
可想而知,未来随着华语电影市场的扩大,这样一门直接关系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楚言肯定不会让自己受制于人。
其次,电影特效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想要跟上技术发展的大潮,除了拼命烧钱之外,就是需要不断有运用和改进技术的机会,换句话说,需要大量源源不断的订单。
而楚言的特效公司一旦建立,有了先发抢占市场的优势,再加上不计成本的资金投入,势必会成为将来华语电影体系中,霸主级别的存在,也只有这样的存在,才可能在技术上,跟欧美同行相抗衡。
最后,电影特效的发展,还离不开技术经验的积累,同样一批技术人员,有过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电影特效制作经验,跟刚刚走出校园的,绝对是判若两人,包括公司也是如此,各种模型的设计和改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因此,也导致所有的电影特效公司,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只有大公司,或者有大型电影出品方支持的公司,才有足够的订单和资金,来进行特效制作,然后通过制作电影赚取的利润,来更新升级设备,培养技术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那些朝不保夕的中小型特效公司,如果没能抓住机会做大做强,就只会日渐艰难,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公司破产倒闭。
有了以上三条理由,张楚雄等公司高层,也明白了楚言所说的急迫性来源于哪里,所以很快,一家名为“光影电影特效制作有限公司”的企业,就在香江完成了注册手续。
另一面,楚言也很清楚,如今全球电影特效的最高水平,无疑还是在美利坚,于是在定下决心后,便早早委托了的艾伦等人,帮他在好莱坞,寻找适合收购或参股的特效公司。
于是在艾伦和丹尼等人的努力下,一家名为“数字领域”(din,简称d2)的公司,便进入了楚言经纪团队的视野。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斯考特罗斯,原本是工业光魔公司技术部门的一位经理,后来独立出来创业,创办了这家,目前只有二十几名员工的d2公司,虽然规模很小,但靠着罗斯的关系,仍然能从老东家那边,接到一些零散的订单。
可是很显然,这样的情况,并不符合罗斯创业的初衷,没有长期稳定的订单支持,d2也就没有了进行创新技术研发的资本,于是罗斯一直在好莱坞中,寻觅合适的合作对象。
在得到通知后,艾伦等人经过仔细的挑选,便将这家公司推荐给了楚言,相关资料中,还包括了罗斯及d2公司主要技术骨干的个人简历。
在得到这份资料后,楚言很快就决定,跟对方进一步接触。
对他来说,这家公司不大的规模,代表着他收购或参股的成本不会太高,但其核心技术人员的构架相当完整,甚至还有罗斯这样一位出色的技术带头人,以后公司扩大规模的话,也可以充分利用罗斯的人脉,从工业光魔挖人,简直完美契合楚言的要求。
于是,艾伦作为楚言的代理人,就开始与公司创始人罗斯,进行了初步的接触,而根据艾伦的反馈,罗斯理想的合作方式还是参股,此外,还对投资方提出了几点要求。
除了要求充足的资金实力外,罗斯更加看重的,是投资方帮助公司接取订单的能力,以及在电影圈中的人脉,当然,如果是能够直接左右制片方的大导演,或资深制片人就更好了。
而罗斯在得知,这次的意向投资人是楚言之后,也给出了相当积极的回应,身为电影圈中的一员,他自然知道楚言这位奥斯卡影帝,更是好莱坞著名的金牌编剧。
除了这两重身份以外,他更是刚从艾伦等人口中得知,楚言在香江及华国内地电影圈中的影响力,以及旗下几家公司的雄厚实力。
就这样,双方在共同的目标下越走越近,很快就达成了参股协议,双方约定,楚言会以光影公司的名义,收购数字领域公司70的股份,价格为350万美元。
收购完成后,光影公司和罗斯双方,还会在未来两年内按照比例,向公司注资1000万美元,用以扩大公司技术人员规模,和更新特效制作设备。
至于那些被更换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