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大宋君臣(1/3)
太极殿上,道君皇帝赵佶身穿金龙袍,头顶九龙冕,丰姿神俊,颇有人君气度。
他高坐龙椅之上,俯瞰下方的文武百官,只见他们垂手而立,庄严肃穆。
净鞭三响,然后太监尖锐的公鸭嗓子尖锐叫起来:
“有事奏本,无事退朝——”
安静了片刻,道君皇帝以为没有事了,心里一阵轻松,想着早点退朝,去找李师师谈人生。
“臣有本启奏!”
赵佶和满朝文武的目光都看过去,只见一位大臣出列,手持玉笏,微微躬身。
此人正是龙图阁直学士、秘书丞赵良嗣!
赵良嗣原名马植,乃是辽国的世家大族,官至光禄卿。政和元年,也就是十一年前,童贯出使辽国时,他与童贯勾搭上了,献上了联金灭辽之计,后跟随童贯归宋,被推荐给道君皇帝赵佶。
赵佶是个志大才疏的文艺青年,一听说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立即来了兴趣。
这可是自大周以来,历代中原皇帝的梦想啊!
太宗皇帝亲征,在高粱河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神宗皇帝许下了“收复燕云者封王”的诺言!
百年梦想,就在赵佶面前有了实现的可能,他怎么可能不感兴趣呢?
于是赐了国姓,一路飞速提拔,赵良嗣也成了大宋朝廷“联金灭辽项目”的专家。
“赵爱卿有何事启奏?”赵佶的声音圆润如珠,温和清悦。
“枢密使童贯带兵围剿东平府祝家庄,凯旋而归,明日将抵达京师,臣认为文武百官应该出城相迎!”
他是童贯带回大宋的,并推荐给皇帝的,两人在联金灭辽、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大计上也是一致的,互为政治资源,关系密切。
童贯是赵佶的宠臣,他正准备答应,忽然一人挺身出班,大声道:“陛下,万万不可!”
赵佶一看,是太常少卿李纲,此人素有文名,为人刚正不阿,在士林中有很高的名声。
只听见他盯着赵良嗣,面色冷峻,沉声道:“赵大人,你说童枢密使凯旋而归,可是消灭贼军,擒获贼酋祝龙,将献俘于陛下乎?”
赵良嗣缓缓摇头道:“不是!”
“那如何称得上‘凯旋而归’?”
赵良嗣淡淡道:“童大人收复东平府,救出了汝宁郡被俘将士三千余人,逼得祝龙上书请求招安,这不是凯旋,又是什么?”
“哼!未竟全功!”李纲冷哼一声,便不再说话,向高高在上的皇帝躬身行礼后,退回原位。
他也不想太过得罪童贯,只是见童贯屡次将败仗说成大胜,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实在气愤不过。
“陛下,万万不可招安啊!祝贼攻打州府,杀死朝廷命官,残害百姓,罪不可赦!倘若赦免他们的罪过,招安为官,如此一来,朝廷法度何在,何以统御万民?天下穷凶极恶之徒必定正想效仿,天下必定大乱啊!”
出乎众人预料,出言反对的是太尉高俅。
他这一番话将赵佶说动了,便开金口玉言道:“高太尉言之有理,招安一事作罢!明日蔡太师带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枢密使童贯回京!”
皇上拍板了,大臣们也不争了!
第二天,蔡京带着满朝文武百官,在东华门外,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凯旋而归的童贯。
一番热闹后,童贯来到皇宫,在太一殿拜见了道君皇帝。
“臣童贯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童贯匍匐地上,以头触地,三呼万岁。
“爱卿快快请起!”赵佶双手虚扶,旁边一小太监连忙上前,走到童贯身边,将他扶起。
赵佶吩咐道:“赐座!”
宫女搬来一个绣敦,童贯坐了一半,身体前倾。
“瘦了,爱卿瘦了!”赵佶打量着童贯,心疼道。
“能得到皇上的一句话,臣就是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啊!”童贯感到得痛哭流涕,又扑通跪地。
“快起来,快起来!满朝文武,没有几个跟朕贴心的,朕也就只有你们这几个心腹之人!你快跟朕说说,这次打仗的详细经过,那祝龙是不是身高一仗,青面獠牙,生食婴儿?”
童贯笑道:“陛下休听宫女太监们胡说八道,这祝龙身高八尺,形体伟岸,阳刚俊朗,可以说是青年俊杰。”
“臣为了将祝家军扼杀在未发之际,特从江南诸军中抽调五万精锐,一路偃旗息鼓,日夜兼程,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祝家庄外。”
“但不知为何走漏了消息,祝家军早有防备,设下重兵埋伏,我指挥大军奋勇抵抗,并趁贼军云集于此,派出部将攻打东平府,成功光复!”
“臣率军与祝家军鏖战三天三夜,虽然贼军人多势众,但我军英勇无畏,大败贼军,祝龙困守祝家庄,负隅顽抗。”
“那祝家庄名为‘庄’,实则是五代乱世之时,梁国修建的军塞,城高池深,位于山岗之巅,易守难攻,若是强攻,将士们必定死伤惨重!”
“为了大局出发,臣甘冒奇险,孤身进入祝家庄,对祝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之以法,令他沐浴王化。祝龙得知吾皇英明,天纵神武,顿时汗流浃背,匍匐于地,恳请招安!”
童贯将战斗经过,经过一番删减,成功塑造了自己英勇无畏、有勇有谋的名将形象。
道君皇帝就像被精彩故事吸引的小孩,不时叫好,只是最后听到祝龙请求招安,面露为难之色,将昨天高俅在朝会上的话说了一遍。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