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九章 东边抛饵西收网(1/3)
王中正死了,死于轻狂,死于愚蠢!
没有人知道他临死时在想些什么,是懊悔,是遗憾,还是顽固不化?或许还在编造着推脱责任的说辞。
可惜他再也没有机会思考,再也没有机会自欺欺人,索九思手起刀落,血溅三尺,留下一具冷彬彬的尸体。
王中正的眼睛依旧瞪得大大的,惊恐、不甘、愤怒……
一瞬间,有太多复杂的神色,只是渐渐的双眼黯淡无光,彻底没了神采。
“拖进树林喂狼!”索九思吩咐一声,转身前去向梁国相复命。
说实话,按照本来的想法,梁乙埋其实并不想让王中正就这么死了,甚至还打算放他回去。有这么一个不安分的草包闹腾,宋军的战斗力会打折扣的,对他而言有利无害。
即便最终还是死路一条,也最好是赵昭忍无可忍,直接动手干掉他。
王中正可是宋朝皇帝的亲信,如此一来,宋帝赵顼与秦王赵昭之间必定会生出嫌隙,更加不和,这对西夏而言是大有好处的。
然而此刻索九思心里不畅快,好多的西夏将士都对王中正恨之入骨,多次要求斩杀此人泄愤。大敌当前,怎么着也得安慰一下将士们的心情,梁乙埋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同意杀掉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正宋帝和秦王之间的矛盾非一日两日,这事指不定赵顼会怎么想,该有的矛盾和冲突依旧不会少,拭目以待吧!
梁乙埋道:“九思啊,解决了王中正,接下来可要应付种谔了,他可比种咏更不好对付,你可要小心!”
“是,国相放心!”索九思心情大好,自信满满。当即点齐兵马,准备迎战种谔所部。
事情按照梁乙埋的期望在发展,种谔得知哥哥在神堆驿之后,立即前来救援。索九思立即布置。与之激战。
种谔连续几次冲击,都未能找到解救种咏所部的机会,而且还受到创伤。种谔无可奈何,率军退守夏州。
索九思立即发兵进攻,将夏州城围的水泄不通。种谔所部紧紧只有三万人。惨重伤亡之后,如今不过才两万人。虽然勉力坚守夏州城,但实际上是很吃力的。
可是身在银州的折克行不仅不救援,甚至连粮草都不运送,完全袖手旁观。
府州折家与青涧城种家彻底决裂。
梁乙埋得到消息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宋朝东路军级别最高的两位将军失和。相互之间没了配合,甚至彼此落井下石,理智与感性的冲突,无可救药。
梁乙埋哪里肯放过?故而立即对夏州加强了攻势。并且开始谋划对银州的战事。吃掉了种谔,打垮了折克行,在东线成功反击,宋军的三路讨伐,也必然将会以失败告终。
~~~~~~~~~~~~~~~~~~~~~~~~~~~~
东线战况,赵昭虽然并不了解细节,但大概的趋势还是可以猜到的。
自从王中正狂妄自大,连续“攻克”石州和夏州之后,赵昭就预料到后面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盐州城下是必然是失败,王中正死不足惜。西夏用盐州作为诱饵引他上钩。然后再用他作为诱饵,吸引种家和折克行上钩。
赵昭相信,以折克行与种谔的经验和才智,肯定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可有时候。你明知道前面是陷阱,却依旧还得往里面钻。
是否救援王中正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涉及到感情、政治和阴谋的复杂问题。折克行与种谔,肯定少不得要做出一些牺牲。
无论如何,都要让王中正死在西夏人手中。不能留下任何口实,让赵顼来问罪折家和种家。更不能让他来找自己的麻烦。
赵昭心里也希望他们最起码摆出一个救援的姿态,对汴京也好有个说辞。不过,他是不愿意拿折家或者种家人的性命来冒险的。不过,赵昭也知道,折克行与种谔很可能已经这么做了,他们会主动为自己分忧的!
有此臣子,也算是心满意足!
也罢!
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将计就计,既然大家都在抛诱饵,那就给梁乙埋抛出一个大的,难以抗拒的诱饵!
诱饵在东边抛出去了,却得去西边收网,还得自己亲自去!
东路军在夏州与银州激战的时候,秦王的仪仗依旧留在韦州城下,但赵昭本人却已经消失不见踪影。
数日之后,两万宋军精锐骑兵通过萧关,迅速北上。领头的赫然是秦王赵昭本人,他的目标正是——灵州,唯有此地才能称之为大鱼。
出了萧关,宋军沿着葫芦河谷快速北上,然后从沙漠瀚海之中通过,绕开了韦州大军,以及附近城池的探马,迅速北上。
路上即便是发现了小股西夏军队,便直接剿灭。两万骑兵配的全都是上好的河曲马,奔跑速度绝对是一流的。
不过数日时间,便冲到了灵州城下,在此过程中,西夏人竟然毫无察觉,或者说根本反应不过来。
灵州就在黄河东岸边,又称西平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西夏十二军司之一的翔庆军司便驻扎在这里。
原本梁乙埋准备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除了几座大城池之外,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集中到了灵州。原本,这里聚集了至少十五万大军,准备迎战鏖战许久,千里奔袭,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宋军。
可王中正的突然出现,让梁乙埋在东线看到了可趁之机,加之西夏国内党项贵族们的不满,以及强大的压力。促使梁乙埋做出了一个决定,调动了十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