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乍起 第七章 传道受业解惑(1/2)
刘继祖没留意师父说的师祖,他现在对学武兴趣更浓,有些地方他没听懂,忙问道“您说的武技难道不是指招式吗?”
吴伦摇摇头,“你还没开始学真正的武技,所以不懂。现在你练的这个叫筑基,是所有人学武之前都要经历的,就是打基础,这只是学习一门武技的前提,不算什么。只是门派实力越强,这个前提要求越高而已。而一门完整的武技最少也要包括功法、技法、器械、训练方法和辅助方法五个方面。
其中,功法主要是指适合这门武技的发力方式和呼吸方法。技法主要是指契合这门武技的各种招式,也就是武士学到的东西。器械是指趁手的武器和护具。训练方法就不多说了,和你现在练的类似,但更有针对性,是专门针对某门武技特殊设计的,包括训练的器具、内容、时间、强度等等。辅助方括但不限于饮食的搭配与数量、药物的牵引与激发、意志的锻炼与强化等等。
简单来说,所谓武技就是通过上面这一系列的方式方法训练自己攻击到对手,而不被对手攻击到的技能而已。不同武技,内容不同,层次不同,提升的空间也不同,一般来说分为三类、四等。
三类是指根据训练目的不同,有三类不同的武技,分别是打把势卖艺用的、行走江湖用的和战场厮杀用的,这个不用细说了。
四等则是根据武技的完善复杂程度来分的。
其中一等武技数量稀少,就是咱们宗门也只有两门而已,这类武技内容完善,提升空间大,对习练者要求极高。除了需要的资源多,提升困难外,习练者自身的悟性极为关键。但这类武技练到登峰造极时,能达到很高水平甚至武之巅峰。
二等武技相对较多,咱们宗门多是此类,这类武技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也有独到之处。优点是对习练者要求一般,像你这样就行,比较实用,花费也一般,性价比高。缺点是提升空间有限,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
三等武技最多,一般的中小门派用的较多,实际上也有不凡之处,只是相对粗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周全,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一般武技初创时就是这个样子,但经过完善修正后没准儿实际水平就能提高到二等甚至一等的层次。前面也说了,咱们宗门擅长完善提高武技,我们收集上来的武技多是这种武技,收上来再组织人进行完善提升。
第四等是最简单实用的那类,花费最少,一般是军队里使用,多用于集体训练,江湖门派几乎不用。因为习练这类武技的单个武者实力一般,虽然有少量从刀山血海中走出来的高手,但毕竟是少数。这类武技适合战场上群体攻守配合,不太适合行走江湖。如果在战场上碰到这样一群配合默契,训练有素的战士,可要小心了,别说江湖高手,就算是武圣,面对一定数量这样的战士也只有逃命的份。”
刘继祖撇撇嘴,明显不信。
吴伦就当没看见,“因此这六等武者分类严格来说并不是说某人武技的强弱,而是说他武学方面的成就。另外,完全以掌握武技数量来衡量也有问题。大约三百年前,江湖中就曾经出现了三位达到武圣水准的前辈,他们掌握的武技种类并不多,都是两到三种,武技等级也不高。但他们后来却都将自己的武技练到了极致,从而入道。
你师祖也是这样,他随自己的师父学完两门武技就到宗门测试,通过后又学了一门武技就难逢对手了,后面再学的武技也只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对他的武技水平提升并没有太大帮助。因此江湖中人武技的水平不能完全以掌握武技的数量或等级来衡量,还要看对每门武技掌握和发挥的程度。这就好比师兄弟几人都是一个师父,一起学习,但因为个体差异,武技水平却天差地别一样。
另外,武学成就相对还好衡量,武技高低只有比过才知道。而比武和拼命厮杀又是两码事,有些人在能保证性命的比武中总能赢,但真到了殊死搏斗时却又很快被杀。所以武技高低不好说,有时也不能说,因为分高低有时就是见生死。
甚至很多时候,见了生死也不一定就分出了高低,因为比武这个过程非常短又充满了变数。诸如当时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心情、经验、天气、氛围、意志、比武场地等等都会影响比武结果。因此,我一直怀疑比武结果真的体现的就是武技水平吗?
我觉着不是,它只是一个结果,并不能准确体现一个人的武学造诣。但大家却总是以结果成败论英雄,希望你不要有这样的成见,以后也不要因为几次胜利就冲昏头脑,觉着自己天下第一了。所谓的天下第一只是一个虚名,也没有谁能永远天下第一。生老病死,身体衰弱,是不可违抗的规律,只有随时谦虚谨慎才能在江湖中活得长,记住了吗?”
这么一大段说教对于吴伦可是很罕见,看来拜师之后待遇确实不同了。刘继祖胆子又大了一点,他先回答说记住了,然后给师父倒了杯水,又接着问道“师父,您的意思是按照那个分类等级,您已经达到了大宗师的水平了,这代表了您的武学造诣与成就,但武技的高低却不好简单衡量,我说的对不对?还有既然您都是大宗师了,为什么不出来建个门派,当个门主掌门什么的?”
吴伦默然一会儿,点了点头,“你总结的不错,看来田先生说你聪明确实不错。至于离开宗门,我从来没想过,人要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