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六) 运动场(1/2)
校舍竣工不再忙,运动场在日程上;
原来操场改球场,建设标准运动场。
张文学这个年轻校长不仅热情做好事,而且做事情的胆子还不小,做成事的毅力那也是杠杠的。所有这些人才的品质决定了张文学事业的成功。
“竹子每成长一段,就要打一个节。”
张文学就熟知这个深刻的道理。每隔一段时间,张文学就要坐在一隅,深刻地自我反思自己这一段时间做的事情。从动机的合理性,到过程的前因后果,以及结果的好与坏,成与败,这里面的好的经验以及坏的教训,等等,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比如,少年时候的张文学就有了“鸡道”的思考总结,对于相亲和婚姻等,张文学有着自己的“醒悟”,总结后的行动是正确的,结果是良好的。再比如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彷徨时,有了“人生”的思考和总结,通过思考自己获得了不少的感悟,仿佛瞬间就理解了不少原来未知的道理。当然对于怎样当官,张文学也有了“官道”的思考,当老师的学问也有了“师道”的深刻哲理思考,甚至对于下一步怎样做好工作,怎样更上一层楼,张文学都有更加深刻和深奥的“反思”思考总结。
所有这些,在思想内部的深层次的东西,每一次都让张文学的内心和大脑经受一次从头到脚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洗礼,这一洗礼滤掉了杂质和尘埃,留下了精华和纯洁;祛除了虚伪和浮躁,剩下了真诚和纯真;拭去了焦躁和骄傲,沉淀了淡定和进取。
所以,自满是前进的绊脚石;进取是成功的铺路石。
做了几件成功的事情以后,张文学不满足,成了模范人物以后,张文学很清醒,一点没有骄傲和自满的端倪,而是仍然在不断反思。这就是张文学超脱的地方,这就是张文学超然的气质,这就是张文学能够从小成就走向大成功的超人之处。
而张文学反思的结果呢,面对众人捧月的情形,不是自我感觉可以,面对名声在外的形势不是自我陶醉。张文学并没有感觉自己是英雄,并没有感觉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好校长”,也并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恰恰相反,张文学对于自己的总结,是自己做了一些事情,也可以算是成功了。但是,进取的步子也太小,说白了也只是“小打小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和创造。而且,思想也太保守,自我感觉自己就是“水井里的蛤蟆——看到的天太小”,改革步子不够大,创新的力度也太小。既当不了尖兵,也当不了排头兵。
世界上的人们不怕人成功,就怕成功的人头脑还特别清醒;清醒也不可怕,就怕善于总结出新办法,于是就即将获得更大的成功。
张文学就属于那种成功之后还特别清醒的人,在他的心中,花环和桂冠已经淡出了他的视野,被不在乎过去却十分珍惜未来,一直锐意进取的张文学放在了一边,已经和一般柴火一样,静等在炉灶中、锅底下默默做一点最后贡献热量的工作,然后就悄然离去。
思想决定行动,品质决定格局。
张文学一旦下决心,要当教育事业上的尖兵,就要在教育方面有大作为。
现在,校舍扩建已经完成,下一步,张文学就要建设高标准操场和较大规模的运动场。
张文学感觉小河村的村民对于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的而投入很大,贡献的东西也特别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现在,张文学到了回馈乡亲的时候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朋友的温饱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几乎家家有余粮,几乎家家盖新房。农民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幸福指数就像螺旋一般,不断升高。
物质生活的提升,同时也引起精神生活的开始,比如健身呀,跳舞呀,甚至利用健身器械去瘦身等等的活动,也有了不少的需求,青年人也开始热爱篮球、排球和乒乓球等等。但是,在当时村子里,完成这些设施和工作简直是不可能的,简直难于上青天,因为村集体的经济是很少的,几乎没有,更不可能集资完成。因为,当时的农民意识不到位,还舍不得拿钱建设这些看起来不能立即带来实惠的东西。
但是,聪明的张文学看到了这个情况,他就要大胆解决这个事情。
张文学想,学校本来就是大家的学校,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所以,张文学希望把学校的运动场和操场建成一流的、规格的而且符合学生上课、训练同时也适应农民朋友健身需要,那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白天和工作日用以教学活动,晚上和周末,以及假期的时候,学校的大操场和多功能运动场对农民开放,既不耽误教学活动,还能够让农民朋友锻炼身体,受益匪浅。更何况,学生娃娃们也能够在课余时间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说不定能够出更优秀的运动员呢,说不定所有村民都能够延年益寿呢。
想想真好,说干就干。
张文学一旦在大脑中绘制好蓝图,那距离付诸行动的日期就不远了。
经过测算,张文学现在征出来的土地,完全满足建设一个四百米长的跑道,那就是一个标准操场的跑道需求,所以基本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然后呢,原来靠近大门的小操场改成运动场,建成标准篮球场四个,排球场一个,然后安放乒乓球台六个,在运动场的南部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