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姐姐(2/3)
,但是因为姐姐经常看弟弟的原因,更比爸爸爱的时间和空间多得多。更何况,姐姐对弟弟的爱,无时无刻时时在;
也当然,姐姐对弟弟的爱,无处不在处处在!
虽然姐姐对弟弟呵护的多,关心的多。但是家里的大小的小孩子应该做的家务事,姐姐却是“一手打天下”,几乎从来不让张文学插手,只是让他去学习,学习,盼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从而撑起这个家。
姐姐张文芳不仅是爱劳动,而且是善于劳动,凡事都爱动脑筋。事情做起来,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做事过程中,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做事的程度方面,她总是掌握火候,拿捏有度。总之,是一位很会看事很会来事的人。
姐姐不仅疼爱弟弟,而且还非常孝顺老人。
据爸爸妈妈讲,姐姐小时候就非常讨人喜欢,小小脸蛋白里透红,见人就笑,眼睛大并且有神,非常讨人喜欢。有时候,爸妈给她东西吃,一定总先分点给大人,她自己这才开始吃。
姐姐十二岁的时候,就会做各种家务活,特别做的一手好饭。每逢给家里人盛饭的时候,总是先给弟弟挑些好吃的东西,口里还念念不忘“弟弟正长个子需要营养”,然后再把剩下的好吃的分盛给爸爸和妈妈,说“爸妈干活很辛苦,需要能量.”,然后再把希饭或一般的食物盛在自己碗里。所以,姐姐出落得亭亭玉立,不过在弟弟张文学看来,一副单薄的身材着实让人觉得弱不禁倒是盼望姐姐长得高大、粗壮,一副有力、有型,很结实,很健康的身板。
姐姐长大以后的职业定位也是凭借勤奋和聪慧来维持生计的。
姐姐十六岁初中毕业以后,就没有再上高中。甚至都没有参加中考。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姐姐本身学习也不是太好,初三3班班里前十名左右的学生,这个名次升高中确实没有把握,但是这个名次段的初中毕业生自己主动放弃中考资格的学生,在铜家湾中学数百人的学生中乜也就是张文芳一人。
第二个原因吗,明眼人都知道,张文学的家里条件并不好,虽然爸爸张泰斗,名字叫泰斗,其实是爷爷和奶奶对他的未来的一厢情愿,后来,也没有上多少学,所以爸爸有点有点“名不副实”,而且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也不能干重活,但是全家就指望爸爸一个人挣工分,妈妈多年在家照顾一直在床上瘫痪的奶奶,再加上两个孩子,所以很少出去到生产队上工,所以,因为工分少,所以,要交给生产队里的缺粮款就多,而且分的粮食也特别少,经常时候都不够吃的。在这样情况下,父母亲都考虑的是孩子的未来,也决然不会让女儿辍学去生产队上工劳动挣工分的,但是孩子依然决然地退学去劳动,从而让一直学业优秀的弟弟上高中,上大学,去撑起整个家,那就是姐姐的深情厚谊与善解人意和礼让三先了。爸妈也知道这样做苦了闺女,但是,在苦言相劝无果的前提下也就默认了这种在当时条件下很流行的这种“丢卒保车”的选人和育人选择模式。
当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物质奇缺,缺衣少穿的局面下,这个方法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法。
后来,张文学也不知道是因为父母处于自责的缘故,抑或是姐姐主动提出的要求,反正,姐姐在下学两年后,也就是在她十八岁那一年学习了缝纫技术,而后就在家或者每逢铜家湾集市开集的时候,去收布料回家加工或者送加工好的衣服。从那以后,张文芳加工衣服的收入就成了张文学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笔钱,从此以后就让家里餐桌上的食物充实而多样;从此以后就让变得沉甸甸;就让张文学的爸爸治病的药不再中断;让张文学一家的经济状况有大大好转,让张文学家在村子里的地位不断上升。
但是,张文学的心里朦朦胧胧地有一丝自责和不安的心理萦绕在心头。
这个不安和自责,让张文学内心具有羞愧和负罪感,这种感觉让他后来一提起姐姐就有点惴惴不安,也常常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事情去弥补姐姐的损失和遗憾。
那么,这份自责和不安来自哪儿呢?
这个自责和不安来自于姐姐的婚姻。
按说姐姐又漂亮又勤奋又聪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提亲说媒的人应该是络绎不绝,早就踏破门槛了。可是,偏偏就很少人来提亲,偶尔来个人提亲,经过相亲以后发现对方不是歪瓜裂枣,就是矮穷矬的男主儿,根本入不了张文芳的眼。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三年,结果张文芳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对象。
张文学分析来,分析去,感觉姐姐的婚姻进展不顺利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张文芳个人虽然内心火热,充满激情,但是外表冷峻,显得热情不足,温暖不够。不了解实情的人,觉得张文芳属于“冷美人”的类型,可远观而不能接近她。所以,很多优秀男青年都敬而远之,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都不敢追求张文芳。
二是,张文学打了那个骚扰张文学姐姐的那个小混混以后,也有好多有关张文学的流行版本。什么“张文学善于打架”,以后如果对他姐姐不好,说不定会遭受“灭顶之灾”的。所以,不少人保证不了一直对张文芳好好的,所以就采取了敬而远之的躲避态度。
所以,姐姐的婚姻不顺利,张文学觉得自己是有部分责任的。所以,张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