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1/1)
淮海海底。
一望无际的黑暗中,似有微弱的光亮正在莹莹闪烁。
海底的土壤,松软的好似沼泽,偶尔有几块坚硬的石头,露在土壤外面的就有一人来高,不知又有多少埋在地下。
司隶的脚踩在土壤上,深海巨大的浮力与压强丝毫没有对他产生任何的影响,在这个科学家们穷尽一切手段都无法涉足的深海,有一个人正一步步的向前走着,轻松的就像是行走在大地之上。
如果这一幕被外人看见,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类可以做到的事情。
没有氧气的海底,贫瘠而荒凉,一望之下,除了深如墨汁般的黑与岩石之外,竟再也看不见其他了。
黑暗中闪烁的光,来自司隶的掌心,他半抬着手的掌心里,放着一颗只有乒乓球大小的珠子,但发光的却不是整颗珠子,光在珠子上流动着,似是在指引着方向。
司隶顺着光指引的方向走去,不知走了多远,手心里的珠子突然大放光芒。
他手一翻,珠子自他的手心坠落,一颗小小的珠子却如同司隶般,根本无视海底浮力,径直的朝着海底冲了去,下一刻,珠子没入土壤,地面突然剧烈的颤动了起来,珠子没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裂纹,裂纹随着颤动慢慢扩大,很快,司隶的眼前就出现了一个足有两米长半米宽的通道。
司隶纵身一跃,跳了进去。
在司隶身影消失的那一刻,地面再次颤动,通道缓缓闭合。
……
《列子·汤问》中曾写道:“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而《庄子·天地》中也曾言:“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苑风曰:‘子将奚之?’曰:‘将之大壑。’曰:‘奚为焉?’曰:‘夫大壑之为无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游焉。”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也曾经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无论是从古籍还是从人们口耳流传下来的传说中,都曾提到一个地方,归墟。
传说,在海难中死去的人们的魂魄,最终都会流入归墟。
归墟所在之地,于书中,自是渤海之东,东海之外,但归墟,并非只有一处。
淮海,也曾有一条单独的入海海口,但自禹王治水,将淮海水神无支祁封印之后,黄河河伯私纵河道改道,对淮海反复侵夺,导致淮海水系絮乱,致使淮海失去了入海口,沦为了长江支流。
也致使海中归墟,被土壤倾覆,彻底淹没。
归墟,说是海难者魂归之处,其实只是各个水神的道场罢了。
自地球灵气彻底枯竭之后,古神、地只(伪神)、精怪,尽数绝于天地,各个古神的道场,自然也荒芜了下来,当年被姜梨发现之后,就据为仅有了。
司隶说替姜梨拿酒,拿的,便是当年封存在水神道场的酒。
道场虽然荒芜,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常年吸收古神气息的缘故,这里竟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修炼场地,自从姜梨……这里的酒就不曾被拿出来过,放了这么多年,也不知会染上多少气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