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丑的微笑(2)(1/2)
“没有,每天开车赚钱,哪有那闲情去看什么宝石。看了那宝石也不会给我呀,哈。而且听说古迹博物馆的票子那叫一个死贵,2600多一张,明显人家就没打算让我们穷老百姓去看,一张票就把穷人和富人划分得一清二楚了。”司机打一把方向,拐弯。
冯藤卓倒还蛮认同这位司机的言论,他说的没有错,划分等级的衡量标准不是金钱,又是什么?
在拐角处把冯藤卓放下,司机从车窗了探出脑袋笑道:“嗨,你还真要进去呀?”
冯藤卓笑:“也许还有其它珍宝展示。”
司机耸耸肩膀:“有钱主,看看都比咱花钱生猛。”随后挥挥手,踩了油门,开走了。
冯藤卓笑笑,觉得这司机还蛮有趣的,因为碰到个有意思的人,所以心情也变得快乐不少。决定进去看看,就不再犹豫,购好票,冯藤卓踏上了古迹博物馆的阶梯。
冯藤卓踩着古迹博物馆宽阔、高耸的楼梯向上走,这是一场异常冷清的展览,和报纸大篇幅的宣传行成鲜明的对比。博物馆外没有过分的平面宣传,没有如潮涌般的人流,他似乎是这高高阶梯上唯一的上行者,没有人乐意伴随。
手里的铜质门票有点小沉,冯藤卓转身向后,让它对着太阳。这是一柄小刀式样的不规则铜片式门票,刀口的地方排着弧形磁条,刀面上刻着展览主题“石?语”,另一面则是密密麻麻的介绍,因为太过繁琐和细小,根本看不清内容。阳光透过门票表面晕到铜片里,里面似乎泛着一点刺眼的闪光,铜里好像掺了其它物质。
台阶下一个人没有,像一场无人知晓的典礼,默默举行。这条台阶架造的极高,俯瞰下方,是宽阔的安全岛和六车道的空阔马路,还有对面成片的绿化公园和一座巨型人工湖。这座古迹博物馆建造在一个少人问津的地点,看来,它的确并乐于与人交流。
收起手里的小刀,冯藤卓继续往上走。两扇巨型铜门越来越清晰,当他站在铜门下方的时候,心想:这是准备造银行保险库吗?那门是全铜铸的,圆拱形,门面平滑无任何修饰,只有两个巨大的门环挂在头顶,看上去像巨人家的大门。现在两扇门都敞开着,假装欢迎游客参观。
入口十二排进门系统一字排开了,两边各站了漂亮的礼仪小姐,带着招牌笑,看着门外每一个进来的人,然后审视、判断、放行。
冯藤卓拿它的刀型门票在电子收票系统的圆弧形槽里一划,自动门立刻向两边张开,同时,一张彩色叠页手册也从票机吐槽口弹了出来,插在吐槽口上,等着游客接受。冯藤卓拿了手册,走入内场。
手册里对于整座古迹博物馆做了一个梗概,对于历年的展览活动,罗列了一张近乎繁琐的表格,这些内容,就占了六页。冯藤卓无心去看,他知道,这博物馆建造的并不久远,最多不会超过十年的时间。至于历年的展览,最好还是不要让他感兴趣的好,否则,指不定他会一冲动,收为己有。他想找找关于这次祖母绿宝石的介绍,但是手册里除了一版跨页放了一支钗的图片之外,文字方面却惜字如金,少之又少,只有两个字加标点——石?语。从画面上看,整只钗由三根簪子合成,连接点是一只漂亮逼真的蜻蜓,祖母绿的宝石正是蜻蜓的身体部位,其它部分,则用些小的宝石点缀着。跨页做得很古风,用水墨笔触点缀了,恰到好处。冯滕卓翻到最后一页,也不知道谁排的版本,到了这里才有了一点点关于石?语具体内容的介绍。
冯藤卓看下介绍,大致有了了解。话说这枚钗和它上头点缀的祖母绿宝石本非同一款。钗本非古物,是请近代工匠用黄金打造的,全为了点缀那枚祖母绿的宝石。那宝石是某位个人收藏家祖传的宝贝,一直放在古迹博物馆做镇馆之宝,最近才拿出来展览。宝石据说是唐代的古物,纺锤形,长15厘米,款7厘米,厚度3厘米。钗是按照宝石原来的石样特地打造成了蜻蜓的样子。收藏人的名字叫章薯,1972年生,职业及家庭背景未作介绍。除了这枚宝石,同时还有27枚古玉,以及9件玉器制品展示,分列于另两个展馆展示厅内。
延着走廊向展览厅行走,冯藤卓把门票和叠页放进口袋里,文字介绍和画片介绍一样,其实都是希望产生一种美好的假象,所以,都不可太过全信,是不是好东西,还是最好看一看实物。
古迹博古馆一共有十二层,大大小小有一百三十六个展厅,此次展览被安排于一层6、7、8号展厅内进行。祖母绿宝石被安排于7号厅内展览。
冯藤卓首先进入六号厅,这里靠墙一圈错落有致地放着玻璃展柜,展览着各种各样的古玉。展厅中间则是一座3乘3米的小平台,平台上每隔三十秒就会有一枚古玉呈三百六度旋转展示,人们可以近距离观赏,但是不能触碰。因为,平台中央其实什么都没有,那是电子成像技术的功劳,按照计算机的指示滚动放映而已。六号厅的古玉都是上品,冯藤卓稍作欣赏,发现每块玉的展览台右角都有一个小标签,上面皆有一串数字,心知这些玉都是拿来交易的,看来组织者是展览、生意两不误。
穿过六号厅就是七号厅了,这里灯光柔和,装饰和叠页上一样,透着水墨的古风,人流也比六号厅多了许多。四周没有展示柜,用连续的、层层叠叠得水墨荷花蜻蜓画装点着。右侧安置着许多红木根雕的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