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说杀他全家,就杀他全家(1/2)
两日后,淮安城,吴国中军大厅。
“征虏大将军到!”ps
“末将等参见大将军!”
哗啦啦~~
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冯胜、朱文正、李文忠、华云龙、顾时、蓝玉……数十名大将,齐齐大礼参拜。
咚咚咚~~
在四名甲士的护卫下,朱标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入了大厅,在前面中央的虎皮太师椅上落座。
“免礼,平身,坐!”
“谢大将军!”
众大将这才起身落座。
整个过程波澜不惊,仿佛理应如此,仿佛本应如此。
然而,世间之事最难的,也就是理应如此,本应如此。
什么?朱标地位高,他们就该听朱标的?哪有那好事啊!果真如此,大家现在还在做大元的顺民呢!
再说句不好听的,用朱元璋本人的话说,那就是:豪杰何有乎仁良?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乱世中的英雄豪杰,哪有好人啊?好人他就活不到,能称为“豪杰”的时候!
对于这些“非好人”来说,不是确实比他们厉害,他们能服谁?
是朱标一步步走来,龙湾之战,墙式冲锋大放异彩。跟随朱元璋出征献计于鄱阳湖,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平日听政,潜移默化。为偏将军,和常遇春一起辅佐徐达,覆灭张士诚。自己率大军二十万,以雷霆万钧之势,不到三个月覆灭大元朝廷剿灭不了只能选择招安的方国珍……一桩桩一件件,让朱标在军中的威望逐渐上升,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最终达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今日,朱标位居几十员大将之上,指挥三十万大军,无人不服,人人认为他有这个资格,有这个能力!
朱标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吧?沂州的王宣,派来了两个使者,一个是他手下的礼部员外郎王仲刚,另外一个是王信的老岳父冯……冯什么来着?总而言之,王仲刚代表王宣,这个老冯代表王信,带来了大量的蔬菜肉食劳军,表示愿意向咱们投降,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整合内部。”
“一定的时间?”徐达微微摇头,道:“那是多久?如果王宣没有确定几日的时间,世子谨防有诈!”
常遇春道:“就算有确定的时日,也不一定可靠!依我看,先让我率五万大军,围了他的沂州城再说。王宣出城投降,还则罢了。不主动出城投降,咱们就马上起砲,轰他娘的!”
“依末将看,完全不给王宣时间整理内部,也不太尽人情。不如,给他十天时间!”
“七天,不能再多了!”
“三十万大军,驻军淮安。一天人吃马嚼的,得多少粮草?七天,王宣也配?依俺看啊,最多给他五天时间!”
……
不得不说,王宣也太小瞧了天下英雄!
他是靠什么起家的?
靠着率领三万修河的民夫,和农民起义军菜鸡互啄!
在王宣看来,他饱读诗书,精通各种兵书战策,略施小计,就能将乳臭未干的小儿朱标,以及这些出身草莽的红巾贼,耍的团团转。
然而,事实上呢?
还是那句话:豪杰岂有乎仁良?
江南的红巾军,和元军斗,和地主武装斗,还建立了三个各自拥兵几十万的国家,进行残酷的灭国之战!ps
这里面,有多少阴谋背叛?
有多少策反反策反再反反策反?
在一场场残酷的战争中,脱颖而出的那些大将,能是什么纯良之辈?
他们不知多少人,睡觉的时候,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们能不防着简单的诈降之计?
简直是王宣一撅,朱标麾下最普通的大将,都知道他想拉什么屎!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啥聊斋啊!
当然了,王宣最低估的,还是朱标。朱标不是什么黄口孺子,而是两世为人!他有着惊世骇俗的金蛋系统,还有着盖世枭雄朱元璋的精心培养,谆谆教导!
待诸将的声音渐低,朱标微微一笑,道:“其实,如何对待山东王宣父子,临行之前,父王已经对我有所交代:王宣、王信父子反覆,不可遽信,宜勒兵趍沂州,以观其变。如王宣、王信父子,开门纳款,即分两卫军守其地,信父子及部将各同家属,遣至淮安;若益都、济宁、济南俱下,各令信军五千及我军万人守之,其余军马分调于徐、邳各州守城,然后发遣其家属与居,惟土兵勿遣,分调之后,仍选其马步精锐者,从大军北伐。苟闭门拒守,即攻之。”
不得不说,朱元璋对朱标,实在是太好了。
对朱标北伐之事,很有些关心则乱。
临行之前,朱元璋给朱标进行了很多强化训练,包括临战之时,如何进行排兵布阵。每个将领,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应该怎么用。王保保、李思齐、王宣、王信等军阀,应该采取什么手段对付。如果他们怎样,朱标应该如何变幻手段。
到了最后,朱元璋都觉得自己都管得太宽太细了,自嘲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是大将军,主要还是随机应变,不一定要听咱的。咱又不是神仙,哪里就都料得准?”
不管怎么说吧,关于王宣父子,投降该如何处置,不投降该如何处置,朱元璋早就定的清清楚楚了。
王宣无论是投降,还是不投降,甚至是诈降,都翻不起什么水花来。
比如现在,王宣要投降,按照朱元璋的定计,就是全军突然前进,把沂州围了。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